慈科大原民週 彷彿將部落運動會帶到校園

原住民部落多半會舉行一次年度的村校聯合運動大會,包括鋸木頭、做陷阱,甚至是抓雞抓鴨比賽。而慈濟科技大學每年舉行的「原住民週」活動,也是大同小異,不過規模小一點,內容少一點,但文化推廣的力度卻是不輸部落。

慈科大原住民資源中心主任高夏子表示,該校有1/4學生、約800人是原住民,因此為了讓學生重視自己的文化,同時也讓不同族群瞭解文化尊重,因此每年藉由校慶的機會,舉辦為期一週的原住民週活動,都是由學生自行策劃舉辦,內容包括有原住民博物館導覽、鋸竹子、射箭、族語朗讀等活動外,也準備了「阿里鳳鳳」等美食與師生分享。

慈濟科技大學原民週
慈濟科技大學原民週

有原住民便當之稱的阿里鳳鳳雖然好吃,但要編織容器卻不容易。(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學生們參與模擬上山砍柴的負重賽,讓學生扛著5公斤沙袋,接力來回跑;再讓學生拿著快溢滿的水杯,妥妥的坐在檳榔鞘上,等待被「拖」到終點站!六人一組的傳統鋸木竹,考驗體力和技巧,只見學生使出蠻力鋸木竹,卻遲遲抓不到訣竅,導致鋸刀卡在竹節動彈不得,讓等候上場接力的學生又急又氣。護理科一年級學生田紫薇(布農族原住民)表示,不能單靠蠻力,腳跟得踩穩,還要趁勢轉動竹節,真不行,就偷偷用腳踩斷!

護理系一年級學生林詩芸表示,首度試吃阿里鳳鳳,發現有一股草香,很與眾不同。聽了講解後,才知道從前原住民上山砍柴,沒有塑膠袋可裝食物,進而催生出阿里鳳鳳。其實,每一個族群,都有獨特不同的文化,親身體驗才能更明白先人的智慧。當然,文化傳承,絕不能少了族語。護理系二年級學生余瑄凡(布農族原住民)表示,只會看族語拼音,卻很少說出口,所以,起碼花了10個小時練習朗讀文章。不管名次如何,都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也要跟部落耆老學習古調(傳統歌謠),更不讓族群文化從自己這一代消失。

慈濟科技大學原民週
慈濟科技大學原民週

族語競賽在原住民週不可少。(圖: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高夏子主任說,在族群方面涵蓋13個族群,分別是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唯獨少了邵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就能彙整全台灣共16族的原住民族群了,因此歡迎原住民學子有機會,一起到慈科大學習,共享原住民文化。(梁國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