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科大原民週 男學生自學縫紉排灣族服飾作品

慈科大原民週,同學們認真佈置展場。(圖:梁國榮攝)
慈科大原民週,同學們認真佈置展場。(圖:梁國榮攝)

慈濟科技大學刻正舉辦的「kilangedau原民週」,以排灣族文化為主題,展示出排灣族特有服飾外,還播放原音社所錄製的三首排灣族歌謠。其中最讓人驚豔的是,五專二年級的藍元均,無師自通縫製原住民族服,精細技巧讓原住民都嘆為觀止。

原民週主展場是在慈科大的「巴達善共學空間」,可以看到兩件完整的排灣族正式服裝,巧妙的「珠繡」展現出排灣族特有的縫紉技巧。其中還展出披肩、袖套、項鍊目等服飾,而這些竟然是出自非原住民的男同學藍元均所縫製。他說因為對原住民文化有濃後興趣,因此自學有關技巧,期間在珠鏽圖紋方面,也請益了排灣族學姐,不懂的地方則會在網路上查找,包括阿美族的服飾,藍元均他也有作品。

藍元均(左一)展示自己縫製的披肩;林昀恩(左二)則展出自己的族服。(圖:梁國榮攝)
藍元均(左一)展示自己縫製的披肩;林昀恩(左二)則展出自己的族服。(圖:梁國榮攝)

16歲的林昀恩則拿出自己的族服展示,她說這套服裝是正式場合穿戴,近期她穿過兩次,一次是原民週,另一次是參加頭目女兒的婚禮。她說有機會展示出自己的族群文化與有榮焉,也藉此讓其他族群認識排灣族的文化內涵。文資中心職員高皓騰也是排灣族,他說展出的服飾可以看見排灣族特有的「珠繡」,尤其是看到百步蛇圖紋,更是特色紋飾,因為傳說上帝派百步蛇來照顧族人,是排灣族的守護神。

活動現場也邀請教職員生品嚐排灣族特有的「搖搖飯」。(圖:慈科大提供)
活動現場也邀請教職員生品嚐排灣族特有的「搖搖飯」。(圖:慈科大提供)

除了靜態展示,還廣邀師生品嚐傳統搖搖飯,並請到台東土坂(Tjuwabal)部落首席巫師包惠玲到校演講,安排分辨階級、家族最重要圖紋象徵的刺繡吊牌體驗,也有紀錄片《Muakai的跨世紀婚禮》的播放,從飲食、習俗到文化底蘊,讓師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排灣族!(梁國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