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院中醫專欄】失智中醫照護

     失智症的比例與年齡有很大的關聯,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增加,年齡越大,失智的盛行率亦增加。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所進行的統計及內政部2022年年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比例達7.54%。

     失智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失智,表現在記憶、時間及地點定向感、解決問題能力、精神狀態、社區活動、嗜好興趣、生活起居自我照料程度等功能退化,隨著嚴重程度增加,上述各項項目能力逐漸變差,對於患者本人以及家屬,帶來很大的困擾。

     中醫在治療失智症,因應各種程度、狀況,有不錯的相對應治療策略,且也逐漸累積了不少臨床研究證據。對於輕度失智,治療策略以延緩腦部功能退化為主;對於有日落症候群(傍晚之後,情緒變得激動焦慮、煩躁易怒、忘了自己所處的地方與時間、難以入睡、行為異常等等)、情緒不穩定的失智患者,治療策略以穩定失控情緒為主;至於重度失智患者,因為其基本生活功能逐漸喪失,例如穿脫衣服、洗澡、大小便、吃飯、排尿等等,因此治療策略以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功能、減少吸入性肺炎、插管等為主。以上這些在中醫的治療上各有應對的治療方式,能夠維持、減緩失智各功能退化。

     失智者以及其家屬的心靈陪伴亦相當重要,例如門診中有年逾八十的夫妻兩皆失智,輪流照顧的四個女兒,身心亦承受很大壓力,常需以溫柔的語氣、半哄半鼓勵、甚至唱歌來取悅他重度失智的爸爸;對於已經年過八十歲的媽媽,對於自己此生未生下兒子一直掛在心上,一直要醫師開立可讓他生男生的藥,有時也”配合演出”,並將其他重要生活衛教導入和這位阿嬤的對話當中。對於照顧者,亦需照顧好自己,這樣才能照顧好自己失智的家人。

     除了上述失智症患者之外,有一種介於正常人與輕度失智之間,所謂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人,在一定時間內有較高的比例會進入輕度失智狀態,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扣除7-8%的65歲以上失智人口,還有18.16%的65歲老人有輕微認知障礙。在記憶力開始減退之時,就是治療開始的時機,以達到即早救智、增進生活品質的目標!

(撰文: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內科醫師廖振凱博士/繪圖:TCnews慈善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