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離島珊瑚變「癩痢頭」 學者:遊客長期踩踏

疫情過後,報復性旅遊興盛,離島也迎來觀光熱潮。但最近有學者發現,有很多潛水客在下水後,都會不小心踩踏到珊瑚礁和活珊瑚,長期下來不但把珊瑚踩成「癩痢頭」,更會造成光禿及死亡,強調珊瑚保育刻不容緩。

「石珊瑚」質地脆硬!觸摸、踩踏都會造成折損

五顏六色的珊瑚在海底下隨著水流搖擺,疫情過後離島迎來觀光熱潮,每個月湧入上萬人。但有學者發現,不少民眾在潛水時都會不小心踩踏到珊瑚礁,長期下來也讓珊瑚就好像得了「癩痢頭」一般,東白一塊、西白一塊,慘不忍睹。

因為遊客長期踩踏,珊瑚變「癩痢頭」呈光禿現象。圖/台視新聞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癩痢頭」就像受傷一樣,被刮掉一層後呈現光禿的現象,也說遊客的入水點,基本上找不到珊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博士黃世彬則提到,石珊瑚有較脆硬的骨骼,發生踩踏的時候,就會造成珊瑚折損甚至死亡。

其實珊瑚礁是由珊瑚建造的礁體,而活珊瑚則是在外層生長,像是常見的「石珊瑚」主要是由碳酸鈣骨骼組成,比起軟珊瑚,結構跟質地更加脆硬,不管是用手觸摸或是用腳踩踏,都很容易造成活珊瑚折損,如果遊客身上有傷口,也容易造成微生物感染。

「石珊瑚」主要是由碳酸鈣骨骼組成。圖/台視新聞

野外珊瑚數量「每10年少一半」 保育刻不容緩

黃世彬表示,有些石珊瑚種類一年大約可以成長一、兩公分左右,由此可見成長速度非常緩慢。特別是這幾年來,野外珊瑚幾乎每10年就會減少一半,眼看珊瑚覆蓋率愈來愈低,就怕這樣的水中美景會逐漸失色,珊瑚保育更是刻不容緩。

台北/魏于恬、葉凌帆 責任編輯/吳苡榛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墾丁鐘乳石遭鋸! 垂降龍磐岩洞探險 鐘乳石出現平整切口
墾丁首起貨輪撞壞珊瑚礁 求償579萬判賠65萬
過分!綠島珊瑚礁「二度」遭破壞 專家坦言「復育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