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天下 焦桐寫給食物的情書

飲食作家焦桐出版新飲食文集《慢食天下》。(本報資料照片)(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飲食作家焦桐出版新飲食文集《慢食天下》。(本報資料照片)(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作家焦桐再推新飲食文集,書名《慢食天下》是他寫給食物的情書,三十二篇文章標題皆以「論……」展開,這是焦桐散文創作的美學手段,藉題目的知性、冷靜思索的暗示,開創台灣散文的向度。焦桐認為,長期以來,台灣散文多偏重抒情,近年則有虛構發展的傾向,他希望能加強知性成分,通過知性和感性的融合,建構台灣飲食散文的書寫可能。

張曉風女士在編年度散文選時曾說:「關於美食寫作其實有一點要特別強調的,早期的美食寫作點是懷鄉,美食文學到逯耀東而一變,至焦桐而二變,逯氏把地區懷念擴充為歷史懷念,美食終於走進歷史的大殿堂,而焦桐卻把食物加以詩的桂冠,讓它接近宗教的高度。」

焦桐在書序中也特別強調,飲食文學還不宜歸為文類,卻是相當基礎的主題學創作實踐,吾人不妨視飲食文學為主題學研究,或一種次文類,具有文學特質、文學趣味、以飲食為主題的寫作。

《慢食天下》延續焦桐幽默而感性的筆觸談吃,將文化脈絡融入知識和生活故事中,字裡行間總是誘人饞涎,也發人深思。《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曾在二O一O年發了個願,希望「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飯」,因為他剛讀罷焦桐的《暴食江湖》,餘味在喉,焦桐飲食文字的魅力,除了仰仗他有一枝如椽之筆,也與台灣寬容多樣的飲食生態息息相關。

焦桐在文章中也透露,年輕時因下班時間晚而嗜宵夜,不到半年體重暴增十公斤,剛戒宵夜時,難免饑腸怒吼,如今生活作息改變,朋友餐聚、續攤吃宵夜時,他早已就寢,只能在夢中羨慕。他感歎,宵夜對老人的身體,恆是一種禍害,他雖愛吃,卻明白和宵夜的緣分已盡,意志甚為堅定,有點像時下人流行語──「斷捨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