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光電侵蝕 陳吉仲促速提農地白皮書

農地種電爭議多,圖為地面型光電設施。(本報資料照片)
農地種電爭議多,圖為地面型光電設施。(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政府積極推動光電板設置,但部分業者不斷呼籲放寬地面型光電設置許可,外界則認為恐怕會危及可耕地面積、影響糧食安全、造成農地價格高漲,農業部前部長陳吉仲21日表示,若農地光電是為企業增加綠電、能源供應,就與農地工廠、為經濟開發徵收農地相同都是破壞農地,呼籲應速公布農業用地政策白皮書。

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21日召開「農業綠能總體檢─如何發展以農為本的能源轉型論壇」,邀請農漁業生產者、能源業者、民間團體、公部門、學者、智庫,響應參加。

「沒有農業的綠能,就不能讓它存在農業領域中」,農業部資源永續司司長莊老達說,農業部門全力支持再生能源,且發展多元綠能,但要顧及農業發展。農業用地就是要做生產使用,最高原則就是以農業為本,綠能案場、設施結合生產的作物與作業需求來做設計,才能成功,也才是以農為本。此外,農業綠能經查核沒有落實農業生產,經輔導未見改善則會撤除電業許可。

陳吉仲說,農業光電需要以農業為主體發展,較無爭議的屋頂型光電應加強推廣與執行,而漁電共生及未來綠能發展區的土地整合由政府部門的基金會或財團法人協助,且事後的檢核機制要落實,建議農業部更應勇敢地公布農地政策白皮書。

陳吉仲提及,2020年7月7日以前小二甲申設光電許可較為寬鬆,但反而造成許多業者大幅切割農地,讓農地迅速流失,影響台灣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為了農地流失等問題,最後才會加嚴許可。他也提醒,台灣農地平均價格世界最高,且台灣的農耕土地面積與實際耕作土地面積差距已超過20萬公頃。

莊老達說,農業用地政策白皮書目前初稿已接近完成,其中也提及農地光電等議題,將在白皮書中說明農業部對農地光電的態度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