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缺工危機 富田總座提三建言

少子化讓缺工成為五缺之首,在台灣,工業之母「馬達」也同樣面臨缺工、缺人才的難題,順勢轉型為電動車供應鏈的指標廠富田電機也同感困擾。520前夕,創辦人張金鋒接受媒體訪問,具體建言希望有助於傳產製造業的正向發展,他說:「當前少子化已經危及國安,缺工、缺人才也使得產業發展感受瓶頸與局限,如果教改制度可以更靈活的與全球策略發展趨勢定期校準,那麼轉危為安,找回國家競爭力就非侈言空談。」

就傳產困境,張金鋒坦言:「現階段傳統產業大環境真的不好,很多白手起家創業的第一代,均面臨第二代年輕人對高科技業的嚮往,寧可讀大學、碩士,也不願意接班,讓整個傳產基礎搖搖欲墜,富田身處傳統馬達產業多年,深感技術人才的重要性,現在要找一個真正會做入線、配電、模具等,稍有技術基礎的馬達技師已難尋覓,遑論擁有精湛技術的老師傅。」

他進一步說,台灣經濟體大約50年,若不快做補救、挽回,對台灣的人口發展及產業將是一大隱憂,籲請政府應多元思考,否則只會愈改愈糟糕,甚至導致正確道德觀、價值觀蕩然無存。並提出建言,其中與傳統馬達相關:一、台灣現階段應急修正方式應走向國際化、多元化,對較優秀外籍移工不妨考慮給予長期居留權,但是應由雇主嚴格評估優劣,政府也須嚴格稽核,讓台灣成為更國際化、多元化的國家。

二、馬達是工業之母,培養馬達入線匠工應朝更年輕化發展,若馬達電機、基礎機械後繼無人,等我們這代人屆齡退休以後,未來學校理工科將沒人傳承馬達專業知識。所以應積極培養匠工,不分學歷,只要肯學,以認證制度給他們一個保障。三、對技職體系匠工,政府應有長期配套規劃,比如扶植專業技職院校,負責培育電機、機械、建築工法、繪圖、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水電、冷氣裝修、裝潢木工等人才,其中,尤需保住技職院校的專業特質,不再只偏重IT產業,致整體產業發展失衡。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