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患者 死亡率較高

一篇由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發表於《加拿大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沒有情緒疾患的人,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死亡率,而且這種狀況在女性中更明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情緒明顯低落、對事物提不起勁、經常出現負面想法等,為憂鬱症患者常見症狀,其後續效應常影響患者的健康。建議改善憂鬱症狀是首要,也才能消除其對健康的影響,呼籲親友陪伴患者尋求協助,如果症狀還很輕微,可透過找伴運動重拾活力,若為中重度憂鬱症則需立即就診才能有效改善。 該研究以三四一○名加拿大成年人為對象,追蹤長達六十年(一九五二-二○一一),研究期間對受試者進行三次訪問(一九五二、一九七○及一九九二年),根據評估結果,每次約有六%受試者患有憂鬱症,患有憂鬱症者平均壽命較短,其中男性只要罹患憂鬱症,死亡風險就會提高,如:於一九五二年患有憂鬱症的二十五歲男性,平均壽命較一般人少十二年(前者可再活三十九年,後者為五十一年);而女性罹患憂鬱症與死亡的關聯至九○年代才顯著,如:一九九二年患有憂鬱症的女性,在二○一一年前的死亡率高出其他女性五十一%。研究也指出,憂鬱症與壽命的影響隨時間而減少,如:一九五二年罹患憂鬱症的男性於一九六八年後不再呈現較高的死亡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造成患者短命的主因應非憂鬱症本身而是來自於其他疾病,因為憂鬱症與慢性病共病的比例較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如果沒有控制這些影響因素,憂鬱症因而成為影響死亡的替代因子。他提醒,相較於一般人,憂鬱症患者不太與人溝通,較不易採取健康的生活形態,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提高,加上就醫治療率不佳易造成病情惡化,增加死亡率,建議民眾時常關注身旁的親友,若出現憂鬱傾向可多給予關懷,即使罹患憂鬱症也不是件羞恥的事,應鼓勵並陪同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