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新冠疫情修復中美關系?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美關系近年來遭遇巨大震蕩,去年爆發、至今仍在延續的新冠疫情更是讓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關系降到了冰點。不過,在兩國疫情防控專家眼中,隨著拜登新政府全面展開工作,疫情完全可以成為修復中美關系的契機。

3月1日,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聯手中國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病毒學家高福表示:"眾所周知,美中關系現在面臨許多困難。為什麼不從簡單的事情著手來改善兩國關系呢?比如公共衛生、疫苗等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知名冠狀病毒專家李普金(Walter Ian Lipkin)也在研討會上介紹說,他目前正在與中國中山大學就人畜共患病的抗體展開一項聯合研究,"但是很快我們就遇到了出口管制許可證的問題,我們無法把一些樣本寄往中國,而這些樣本包括不同冠狀病毒之間的對比。這一整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就被迫停滯了。不過,隨著美國新政府上台,我對美中之間合作環境的改善很有信心。"

與會的另一名重量級專家、中國衛健委高級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在演講中並沒有對中美關系作太多展望,倒是花了一些篇幅來介紹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他所領銜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與哈佛醫學院之間的科研合作。"這項合作去年2月就開始了,至今已經有一年。"

鐘南山:政治決策應基於科學

作為中國新冠疫情防控的領軍人物,鐘南山、高福在研討會上的發言重點都是介紹中國的防疫決策歷程、各種策略的比對,並且有意無意地突出中國式防疫的優越性,與中國官方立場基本保持一致。美方專家李普金則是鐘南山多年好友,他在發言中反復強調跨國合作在未來傳染病防治中日益重要的意義。

在研討會上半場即將結束時,布魯金斯學會的主持人向鐘南山拋出一個問題:"如果就只說一句話,你想對國家領導人說什麼?"鐘南山的回答意味深長:"所有的政治決策者、政策制定者都應該基於科學、基於實證,不要去做政治決定,這樣大家就都能走到共同合作的道路上來。"鐘南山並沒有明確說明"決策者"究竟是指哪國的領導人。

張文宏:出口疫苗也有利於中國國內防疫

研討會的下半場,則在美國疾控中心前主任弗裡登(Thomas Frieden)、美國食藥監局前局長賀尼(Jane Henney)、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吳尊友、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之間展開。與上半場相比,這四名專家的對談更為聚焦兩國在疫情防控中各自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他們都提到了疫苗的重大作用,也都提到了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疫苗的迫切性。

在研討會上半場,鐘南山教授曾經提到目前中國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剛剛超過總人口的3%,即便到今年6月也只能達到40%,明顯落後於一些西方國家。在下半場的問答環節,德國之聲記者就這一數據向與會專家提問。張文宏表示,業內專家對中國疫苗當前接種進度確實有一些擔憂。"目前接種速度緩慢,大概是因為中國疫情早期防控本身的成效比較好。"鑑於到今年年底中國總共能供應21億劑疫苗,張文宏對疫苗的生產工作並不太擔心。"關鍵問題還是接種的速度。哪怕一天接種1000萬人,中國也需要7個月時間才能完成70%人口的接種工作。至於說6月前達到40%,這真的是很艱巨的任務。"

張文宏還將視線轉向國外,指出如果其他國家因為種種原因防控失敗,那麼中國在歷經多月完成本國疫情接種任務之前,仍將持續面臨疫情輸入的威脅。"所以中國當前的策略是,在WHO、COVAX等國際協作框架下,構築全球性的疫苗免疫壁壘……作為主要疫苗生產國,中美雙方都有責任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疫苗群體免疫。所以我們不僅僅應該把疫苗供應給自己,還應該把它們提供給欠發達國家。"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