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勒馬 為淨零請終結非核家園

2021年比爾蓋茲指應注意兩組數字,人類每年排「520億」噸溫室氣體,須在2050年前「淨零」,躲過氣候災難。民進黨卻擁「非核神主牌」逾20年,嚴重扭曲能源政策!

台灣從「客廳即工廠」到如今成為全球半導體及AI產業要角,從Made in Taiwan至Made by Taiwan,發展充足且乾淨的能源是關鍵。2000年民進黨執政推「非核家園」。日前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指出投資台灣「電力限制是挑戰」。台灣欲電力充足且2050淨零,非核顯然是奢侈且不實際。

一、賴政府續「非核」違法無擔當。

賴清德去年10月稱,若核安及核廢料不成問題,不排除核能,然上任卻續推「非核」。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稱核電廠可延役,卻因行政院長卓榮泰持不同看法,改口延役屬國發會管;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說非核,但尊重立法院;環境部長彭啟明直言台灣無法2050淨零。閣員互踢皮球令國人及產業手足無措。若無法穩定供電及2050淨零,朽木為官之政府乃歷史罪人!

2016迄今,蔡政府在無法源依據下推532能源配比(2025年燃氣50%、燃煤30%及再生能源20%),目前煤、氣各占4成,再生能源僅11.2%。燃煤毒害健康且是暖化元凶,燃氣加速暖化,政府卻謊稱燃氣是乾淨能源!賴總統該收拾殘局了!

二、正視核能、地熱及綠能多元發展。

大陸及美國氣候大使月前達成甲烷減排共識,台灣卻加速使用燃氣。甲烷碳排低於煤,但燃氣外洩溫室效應是燃煤的數十倍。基上,天然氣接收站三接明年不應啟用,四接應停建,而一、二接應逐漸退場。尤其燃氣靠進口,兵凶戰危時必引來斷電危機!

反觀核能零碳排,且核燃料濃度絕無核爆問題。核一、核二已除役,核三1號機如於7月除役,將生出3%的電力缺口,以火力補漏係飲鴆止渴。藍營已提修法延役,朝野應縮短延役期程。核四也應評估商轉的可能(或可引進小型反應爐)。

台灣擁豐富地熱,近期法規始有輪廓,政府應亡羊補牢全力探勘,提供民間投資誘因。政府也應挹注低汙、節能,如儲能或電動車等產業。

三、應修《環境基本法》將「非核神主牌」送走!

2002年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此早年理想好高騖遠。而2018年公投58%通過廢除《電業法》第95條:「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民意明確反對「非核家園」,卓院長仍言「非核家園是人類共同目標」,是無知還是裝睡叫不醒?為免以訛傳訛,立法院應修改《環境基本法》第23條為「為達成2050年淨零,以核能作為基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加速化石燃料退場。」

四、我國司法淨零缺席。

2021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定政府減碳不力,德國內閣及國會劍及履及提高減碳目標,並提前淨零至2045年。今年4月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瑞士違反減碳義務。然我國法院仍昏睡,2021年「綠色和平」告經濟部應依《巴黎協定》減碳,竟遭高等行政法院以「人民沒有規範制定請求權」為由不受理;今年環團聲請氣候憲法訴訟亦未受理,許宗力院長卸任前可以落實「國家保護義務」嗎?

據全球氣候變遷績效評比,台灣倒數第7。如今離淨零底線只剩25年,切勿再蹉跎,否則2050年淨零失敗,地球容不下人類,主政者該當何罪!(作者為律師、超國界法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