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母講座-琉璃如生命 張毅、楊惠姍經驗談

中國時報【許文貞╱台北報導】 華人琉璃藝術第一品牌「琉璃工房」自1987年成立以來,創辦人張毅楊惠姍從零學起,不惜工本,花了10年的時間,才完整熟悉關鍵技術,如今作品被數十家國際知名博物館典藏。張毅、楊惠姍將於11月9日,在台灣大學系統、中國時報聯合主辦的「成功之母講座」中,分享琉璃工房的品牌故事。 在成立琉璃工房之前,張毅和楊惠姍都在電影圈。張毅是曾獲金馬最佳導演,楊惠姍則是知名女演員。兩人在拍片尋找道具時接觸到水晶玻璃,開始投入研究,1987年和王俠軍等人共同成立「琉璃工房」。 成立之初,張毅和楊惠姍就決定要挑戰難度高、工序繁複的「脫蠟鑄造工法 (Pate-de-verre)」,希望證明台灣也能做出精湛的玻璃工藝。傳說中,脫蠟鑄造工法源自古埃及,漢朝就已存在,到了明朝之後卻失傳,兩人投入琉璃工藝時,全球僅有法國一處工坊持有這項技術。 然而「琉璃工房」成立的前3年,因為原料、技術、色地及窯火控制等問題,張毅和楊惠姍始終燒製不出滿意的作品,卻已經為此負債7500萬台幣。 琉璃技藝複雜、耗時耗力,製作成本高、燒製成功率卻很低。張毅和楊惠姍為了完美掌控色澤變化、膨脹系數及液態流動性,決定從根本做起,研發獨門的原料配方。對兩人而言,「琉璃不僅是一種材質或一種創作的媒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生命。」 如今,琉璃工房早已成為華人頂尖玻璃工藝的象徵,除了在國際各大城市設有70多個據點,作品更多次受邀至日、美、英、義、德、法等國展出。有超過20件創作,獲北京故宮、敦煌研究院、香港徐氏藝術館、上海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與日本奈良藥師寺等數十家世界著名博物館典藏。 「琉璃工房」講座將於11月9日晚上7點舉行,6點半開始入場,地點在台灣大學博雅教學館101教室。講座後半段,國立台灣大學系統的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學生代表,也將與張毅及楊惠姍對談。活動訊息詳見網路報名QRcode,以及「成功之母講座-如何成為傳說中的獨孤求敗」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