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人都會麻煩他人! 學會「刻意求助」的職場鈍感力

有時我們反而應該讓自己更加鈍感一點,把自己能做的事情讓給別人做。(圖片來源/Andrea Piacquadio@pexels)

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得好的人,就算遇上問題,通常也不會找人商量。原本可能只是出一點小錯,後來往往演變成無可挽回的大麻煩。

「為什麼不早點找人幫忙?」

「如果早點求救,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挽回……」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我認為有自殺衝動的人,往往也陷入「想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的迷思。但是當背負的責任、悲傷及痛苦太過巨大時,一個人是無法承擔的。

一個過度敏感的人,敏感的程度往往會愈來愈嚴重,就像一輛暴衝的車子,再也沒有辦法停下來。此時如果有一個能夠商量的團隊,或是一個能夠共同解決問題的環境,就可以仰賴「他力」,或是至少找到訴苦的對象,心情也會輕鬆得多。

這就是佛教教義中的「他力本願」,近年來特別受到關注,常引申為「依賴他人,不自己動手」的意思。

別自以為是,沒有什麼「非你不可」

「這個工作只有我會做。」

「這件事一定要由我來才行。」

常有人會抱持這樣的想法,但其實幾乎所有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為執行。

就算是電視節目上某個超有特色的主持人,一旦宣布退出演藝圈,下週馬上會有其他人遞補上來。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非你不可,肯定能找得到代替你的人。這雖然聽起來相當令人沮喪,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代表我們不必把全部的工作責任攬在肩上。

一旦抱持非我不可的想法,就會導致工作量過重。此時如果還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而太過努力,最後可能會因此喪失判斷能力而自殺。類似的例子所在多有。

多數失眠的人,不是因為工作量太大,就是因為想太多。當不管怎麼煩惱都無法提高生產力的時候,往往會開始鑽牛角尖。但如果再怎麼想也無濟於事,此時就應該發揮「他力本願」的精神,把問題丟給他人或交給神。

用「謙讓」取代「較勁」

在維持一定程度自尊心的情況下,當涉及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時,一定要依賴他人並坦白說出自己的困境。

「這件工作我真的不拿手。」

「我真的不會。」

就像這樣,老實說出自己的心聲。

要是在各個方面都想要爭一口氣,只會讓自己疲累不堪。

因此,最好只把自己的尊嚴放在單一工作上,只在這項工作上爭一口氣,其他工作就交給其他人去表現。

自尊心太強的人,往往有著每件事情都要和其他人互相較勁的問題。這會導致消耗太多的能量,令自己疲憊不堪。在某些事情上抱持自尊心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其他的部分應該盡量禮讓給別人。

「在這件事情上,你比我厲害得多。」

「這個部分就交給你發揮了。」

像這樣互相禮讓,有時反而能夠增進相互之間的情誼。就算雙方的關係是父子,有時若父親選擇故意不做,交給兒子來做,就是聰明的抉擇。「這件工作爸爸不太在行,能麻煩你處理一下嗎?」只要父親這麼說,通常兒子會盡一切能力達成使命。

互相麻煩,只是禮尚往來

在「他力本願」的觀念下,有時我們反而應該讓自己更加鈍感一點,把自己能做的事情讓給別人做。

一個全能的母親,往往會養出完全不會做菜的孩子。因為母親做得太完美,沒有孩子插手的餘地。反過來說,當母親不太會做菜的時候,孩子非得在旁邊幫忙不可,反而能夠習得高明的廚藝。

因此,有些事情我們應該和同伴合力完成。即便一個人就能做到,還是應該分工合作,結合兩人的力量。如此還能建立起團隊的默契。

就像我在前面提過的,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所以什麼都自己來的人,往往會給他人添最大的麻煩。互相添一點小麻煩,沒有什麼大不了,就當作是禮尚往來。在問題還沒有鬧大之前,透過互相幫助將問題解決,這種工作分攤的觀念可說是相當重要。

聰明做個適度懶人

企業的新進職員也往往會有這樣的錯誤認知:堅持自己能夠處理,婁子卻愈捅愈大。

例如,曾有某個年輕的職員,工作非常認真,但老是把所有的工作都攬在自己身上。有一天,這個年輕職員忽然辭職不幹了……因為他辭職得太突然,留下不少爛攤子,導致上司必須到處向人道歉。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明明已經快要爆炸、快要燃燒殆盡,就是沒有辦法找人商量,沒有辦法減輕自己肩上的重量。

如果把自己的負荷能力比喻成容器,當超過100%時,水就會溢出來。這些人的狀態明明已經到達80%甚至90%了,卻依然毫無自覺,最後陷入無可挽回的狀態。

愈是認為自己很認真盡責的人,愈有這樣的風險。

有點懶散的人,反而可以避免崩潰的危險。他們能夠告訴別人:「真的很不好意思,我現在真的忙不過來,能不能拜託你發揮互助精神,來幫我一下?」

建議你也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樣的「他力本願」,學習向其他人尋求協助。

內容來源:《高敏感天賦的鈍感練習:停止心很累的腦內小劇場,擺脫操控牢籠,刻意強化自我防護盾,贏回平靜又自信》樂金文化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解惑人工生殖技術常見3件事 盡早規劃適齡生育
六龜的美味邀約 山城輕旅行
日本計畫5年內引進80萬外籍特殊技能人才 彌補看護、運輸業人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