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業為何這麼難?《衛報》深探西方「千禧世代」經濟困境

現年約20-36歲之間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被認為是具有彈性、創意、心胸開放,對社會與環境具有關懷意識的一群人。但他們更常出現在主流媒體的形象是自我中心、懶散、驕縱、政治參與度低、難以擺脫青春期的心理、沒有智慧型手機就無所適從、且不願給出承諾的。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7日發表的專題報導指出,西方年輕世代邁向獨立成年者的腳步緩慢,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懶惰或自我耽溺。今日成年的里程碑(包括買房、生子)的代價比過去來得昂貴,但年輕工作者的收入卻比上個世代來得更低了。包括債務、失業、全球化、人口結構等諸多因素,降低了已發展國家年輕世代的收入與生活品質,並帶來前所未見的世代落差。

「千禧世代」也稱為「Y世代」(Generation Y),是上承「X世代」(Generation X, 泛指生於1965-1979年間者)的族群。這個名詞沒有準確的年代定期,但一般指的是出生於1980年代至1995年間者,現在大約介於20-36歲間。

從「嬰兒潮」到「Y世代」
從「嬰兒潮」到「Y世代」

從「嬰兒潮」到「Y世代」

由英國推動社會正義及民主改革的組織「約瑟夫朗崔改革信託」(Joseph Rowntree Reform Trust)資助的系列《衛報》報導,以西方8個已開發國家的千禧世代為主題,取材全球最大國際收入資料庫「盧森堡收入研究資料庫」(LIS)的跨國資料中心資料。

報導發現,富裕國家的年輕世代榮景不再。過去幾十年間,絕大多數的富裕國家中,退休族群的可支配所得(DI)成長,都比年輕世代高上許多。

退休族群的可支配收入成長較年輕族群高上許多
退休族群的可支配收入成長較年輕族群高上許多

退休族群的可支配收入成長較年輕族群高上許多

在美國,30歲以下的國民比領退休金者更窮。在英國,退休族群的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速度比年輕世代快了3倍。美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與加拿大的千禧世代,都在薪資上有實質的下滑。

30年前,年輕成年者的收入高於國民所得平均值。但如今在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與加拿大,20幾歲的工作者收入比國民平均所得低了20%以上。而退休族群的收入卻變得更高了。

報導指出,這可能是工業時代以來,除去戰爭與自然災害影響時期,年輕世代的收入首次比社會其他族群低上這麼多。

全球化限制了加薪籌碼

人口資料顯示,現在年輕族群在勞動市場占據的比例比30年前低。較少的工作人口通常代表雇員具有更高的籌碼,要求較高的薪資。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一大原因是全球化的趨勢。全球化使得企業可以更輕鬆地將業務外包,例如將客服工作外包至勞動成本較低的印度或中國。千禧世代正是這波外包潮流最主要的受害者。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45-65歲的工作者薪資比30年前的同齡者更佳。美國、西班牙與義大利的資料顯示,工作年資越高,薪資成長幅度也更大。

(Pixabay)
(Pixabay)

(Pixabay)

失衡的退休體制重擔

同時,千禧世代正在彌補西方世界至今以來最嚴重的會計失誤。今日人類的壽命比預期來得高,且數目可觀。在過去計算中合理的退休金規劃,如今看來明顯地是太多了。而這個沉重的負擔也落在千禧世代身上。

金融顧問公司「韋萊韜睿惠悅」(Willis Towers Watson)經濟學家加德納(Jonathan Gardner)表示,退休族群吸納大量退休金,是薪資成長有限的主因,「過去計算退休金錯誤的代價,現在是年輕一代在償還。」

除了薪資方面,《衛報》研究發現,過去30年間,政府為退休族群提供的福利也有上揚。各國上揚幅度不一,在英國,65-79歲的退休族群領到的政府福利增加了146%。同樣地,現在也是千禧世代在付這筆帳。

強化世代不平衡

專家們警告,這樣不公平的發展,將對家庭、社會以至經濟發展帶來衝擊。

英國「財政研究所」(IFS)主任強森(Paul Johnson)擔心,世代間的不平衡會強化社會不平等的情況。掌握較多經濟資本的父母,可能因此擁有對兒女不平衡的控制權力。例如,父母可能擁有兒女負擔不起的房產。在義大利與西班牙,都發現有一定比例的30餘歲兒女仍與父母同住。

墨西哥經濟學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古利亞(José Ángel Gurría)表示,2008年的經濟蕭條衝擊強勁,而勞動市場至今沒有太大的改善。「年輕人面臨的情況很嚴峻。」他說,「這是我們必須立即處理的問題。漠視其長期效應,將會對我們的下一代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傷害。」

莫斯科一對情侶(美聯社)
莫斯科一對情侶(美聯社)

莫斯科一對情侶(美聯社)

千禧世代的消費力撐得起經濟成長嗎?

中等年紀的西方消費者,是領導二戰後經濟成長的主力族群。他們購買各種物品,包括汽車、房產、保險及儲蓄。他們源源不絕的消費力,確保了經濟成長的基本動能。等到千禧世代來到這個年紀,卻不具有同等的消費力,情況會變成怎麼樣?

有些經濟學家相信,這個現象已經開始展露徵兆,呈現於許多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停滯上。數名接受訪問的經濟學者指出,政策主導者必須投入更大心力,縮減不平衡的情況。

英國經濟學家、前英國財政部顧問柯爾(Diane Coyle)教授表示,自資本主義萌芽以來,我們從未經歷人口老化、甚至縮水如此顯著的情形。市場需要年輕工作者創造經濟產值與消費力。她描述,「現在20、25歲的人們,在15-20年間會成為核心消費族群,如果他們比現在這個年齡層的人們經濟狀態更差,這將對(經濟)成長帶來嚴重的問題......我們不知道我們能否維繫過往以來的經濟成長。」

「我最大的憂懼是我得工作一輩子」

千禧世代自小被建議要接受良好教育(有時伴隨高額學貸)、努力工作,以邁向成家立業的幸福生活。但許多人畢業後,卻發現工作機會不足,或薪水不盡理想。接受《衛報》訪問的千禧世代表示,他們感覺自己比先前的世代,更難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

(Unsplash)
(Unsplash)

(Unsplash)

在倫敦一間書店工作的米西(Tanaka Mhishi)表示,「我認為我父母那一代在許多面向上都來得幸運許多。」他解釋,「他們在年輕時有更多自由做想做的事:他們可以在大學畢業後搬到倫敦,買得起自己的公寓。而我們得做出更多妥協,像是如果我想在30、或甚至40歲時生養孩子,我還能做我想做的工作嗎?」

依循熱情投入慈善機構的潔瑪(Gemma)說,「我最大的憂懼是我得工作一輩子。我擔心我會永遠被債務追著跑,永遠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房屋租金、旅遊支出、生活支出都在上揚,但薪水沒有隨之提升。」

30歲的倫敦人麗茲(Lizzie)相對過著優渥的生活。她擁有獲得肯定的全職工作與穩定戀情,但隱然地擔心著自己「永遠無法達成自己的期望。」

「我害怕當我50歲時,我會過著一個尋常、平凡的生活......在我們成長時,人們說我們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我現在逐漸了解,我不如我以為的那麼聰明、有才華或特別。」她描述,「許多人從外看來都過著美好的生活,但私下他們仍在想著,一切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錯的。」


相關報導
年輕人比你想得更願意付出!4個Y世代投身公益的主要動機
風評:世代不正義 過份傾斜的退休制還要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