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父母把3C當「數位奶嘴」!家長認為要從幼兒園教數位身體隱私權

婦女救援基金會與藝人佩甄(左二)共同呼籲重視孩子數位身體隱私權議題,並從家庭做起,保護孩子不隨意拍攝和上傳分享。(圖片來源/FB@婦女救援基金會)

網路時代下,不可能完全避免孩童接觸3C產品,該如何預防孩子受到數位性暴力的威脅成當前家長不可忽視的課題。

婦女救援基金會7日公布調查顯示,有高達3成以上的孩子在6歲以前就曾接觸3C產品,並擔心眼疾、成癮、色情與暴力等不良影響,全部的家長都認為教導孩子數位身體隱私權是重要的,並有6成6家長認為孩子在就讀國小之前就要開始教育。

兒童數位性暴力是全球議題,疫情使之更氾濫

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兒少性剝削案件中,數位性暴力案件數在前年達到1593件,是其他類型案件的5.5倍;去年1到6月也達896件,且受害者以國中生最多、國小生增加最多。

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許幸宜律師也指出,過去幾年幾乎全球都發現線上兒童性剝削的現象非常氾濫,根據英國網路觀察基金會統計2022年網路兒童性虐待影像比疫情爆發前(2019年)還多11倍。

葉德蘭提到,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已在2021年呼籲,不論是在網路世界還是線下的生活,每個人都應該掌握身體自主權,期盼每個人都可以活在一個沒有恐懼且非常安全的世界。

婦援會執行者杜瑛秋分享「家長的數位公民素養及兒少數位身體隱私教育態度」的調查結果,該問卷針對家中有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進行調查,有效問卷372份。

你家孩子幾歲開始接觸3C?1成家長當成「數位奶嘴」使用

調查發現,約有3成的家長會讓孩子在未滿6歲就開始接觸3C產品,28%是在6到9歲間,合計12歲前就會讓孩子接觸3C產品的家長近8成(79.4%),而讓孩子使用3C的原因,除了學習、娛樂、方便聯繫等,亦有1成的家長是把3C產品當作「數位奶嘴」用來防止哭鬧。

但有3成7的家長認為孩子使用3C會造成家庭關係疏離,也有高達9成8家長曾擔心孩子使用3C產品會產生不良影響,前5名為眼部疾病(86.8%)、過度沉迷以致成癮(78.5%)、接觸色情或暴力資訊(64.5%)、專注力不足(57.0%)、網路交友不慎(56.7%)。

6成家長憂孩子被誘拍攝性影像,教導孩子數位身體隱私權很重要

面對網路性暴力陷阱,有近6成的家長擔心孩子被誘騙、索取或向他人索取性影像。值得注意的是,全部的家長都認為教導孩子數位身體隱私是重要的,其中就有87.1%的家長曾教孩子身體隱私不可讓他人拍攝。

那麼要何時教育孩子數位身體隱私權呢?有28.2%的家長認為要在讀幼兒園以前,38.2%是幼兒園,21.2%認為國小低年級。

杜瑛秋便指出,實際上,孩子通常是小學三年級(少數縣市小一)才透過學校電腦課程而接觸數位公民素養,似乎已經太慢,且實務也發現,不少孩子仍認為要有實體身體觸碰,暴力侵害才構成侵害行為,同時也不知或無法拒絕他人誘騙或索取性影像。

防範網路性暴力,不只學校家長陪伴與教育更重要

藝人佩甄也分享,過去他很習慣幫孩子拍照並分享到網路,但孩子小四、小五後開始在意,不想再被上傳到他的粉專,「所以從那時候我就知道小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自覺他的各種照片需要受到保護,他有自主權了,所以我要尊重他們的隱私,每一張照片我都要經過孩子的同意才放在我的粉專上面」。

佩甄形容,孩子手上握有手機跟IPAD這個搜尋引擎工具,等於握有全世界最強大的工具。他表示,有次孩子在布置鬼屋,上網搜尋恐怖音樂,卻跑出非常多「沒有分級制」的恐怖片,讓孩子嚇到尖叫,提醒家長,「既然爸爸媽媽把這工具給小孩,一定要在旁邊陪伴他們!」

如今他的兩個孩子都已經升上國中,佩甄提醒,雖然學校都有教導防範網路詐騙、尊重隱私、預防網路霸凌等,但家庭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尤其青少年時期的誘惑與同儕壓力漸增,家長不要居高臨下,把孩子當朋友,讓孩子願意和你分享問題就不會太大。

數位身體界線教育應從家庭做起,數位公民素養應從幼兒園開始

至於企業與政府能夠做甚麼?許幸宜指出,如Google有發展技術主動偵測移除關於線上兒童性剝削相關影像;微軟則可以偵測自家開發的遊戲數位平台Xbox是否有誘拐兒童的言論;此外,歐盟通過數位服務法要求所有提供網路服務的業者都有義務主動偵測兒童性剝削的影像,並請要主動通報跟刪除。

婦援會最後呼籲,社會應保護孩子,不隨意拍攝和上傳分享,數位身體界線教育應從家庭做起,數位公民素養應從幼兒園開始,企業要落實SDGs,攜手加入兒少數性暴力防治。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科技戰》美國海底電纜建設排除中企 中國另起爐灶投5億美元打造光纖網路
馬克宏指望習近平當俄烏戰爭「和事佬」 沒料到自家「年金改革」火苗又燒起
美國務卿布林肯:中國若對台灣採取行動 地球上每一個國家都會被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