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生育率恐再探低 勞動扶養比提前四年1:1

資料照片
資料照片

【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國發會22日發布未來50年(2022年至2070年)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國人生育率持續下降,今年總生育率可能僅0.89人,歷年最低;此外,幼年加上老年等依賴人口提前於2060年超過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逾100,較前次推估提前四年,顯示人口結構失衡已成為嚴重的國安危機。

國發會預估,2025年我國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預估2028年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開始低於三分之二,對經社發展有利的人口紅利消失,代表勞動力已不若以往充沛,社會的經濟負擔也相對較重,與前次推估時點相同。

依據內政部戶口資料分析顯示,台灣7月人口因社會增加1萬1,051人高於自然增加之負7,265人,整體較6月增加3,786人,迎來睽違2年半的人口正成長,但我國人口少子高齡化趨勢仍然嚴峻,未來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及「人口紅利消失」等衝擊,在財政收支、產業發展、勞動法規、退休、長照、年金制度、移民政策等,請各部會廣納多元創新觀點,擬定相應政策並落實推動執行,以擴充勞動供給來源,維持經濟成長動能與社會穩定發展。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指出,行政團隊近年已由少子女化、高齡化與移民等三大面向積極推行相關政策,在少子女化方面,持續投注更多資源,優化「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以落實「0至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希冀提升國人生育意願,減緩人口老化速度;在高齡化方面,已修訂完成「高齡社會白皮書」,並持續落實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政策,以因應高齡社會下的整體需求;在移民方面,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期透過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積極留用外國技術人力等多元移民管道,吸引更多外國優秀人才投入國內產業發展,補足人力缺口。

為掌握我國未來人口變動趨勢,國發會每2年根據最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戶籍遷移等相關統計,辦理未來約50年人口推估,報告指出,係假設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於今(2022)年下半年趨於平穩所進行之推估,惟由於未來疫情發展仍存不確定性,故未來近幾年的推估結果,可能會因疫情不同發展而產生較大差異,但未來長期的人口趨勢推估結果,仍可做為規劃相關政策之參考依據。整體而言,報告推估結果與前次相比,老化程度稍有增加,惟差異不大

另外,2022年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預估為1,630萬人,至2030年,工作年齡人口將降為1,507萬人,2070年將再降為776萬人,較2022年減少超過一半以上。此外,工作年齡人口結構將更趨高齡化,45-64歲中高齡者占工作年齡人口之比率將由2022年43.3%,提高至2070年48.8%,顯示未來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將近一半為中高齡者。未來隨老年人口快速攀升,扶養比(幼年與老年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比例)將由2022年42.2增加至2030年53.2。另,幼年與老年人口將於2060年開始超過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逾100,較前次推估提前4年。

追蹤民眾網Line官方帳號

更多新聞報導:

人口拉警報! 5月新生兒探歷史新低 淨遷出增加逾萬人

台灣連兩年「生不如死」! 2021年新生兒數創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