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亟需更積極的數位發展部

承載著國人數位夢想的數位發展部,2022年8月風光成立,下轄六個業務司、兩個署(資通安全署與數位產業署),一個行政法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去年花費公帑57億元,今年增編預算至73億元,但您有感受到台灣的數位環境變得更好嗎?

數發部整合電信、資訊、資安、網路、傳播五大領域,其核心任務,在於規劃整體數位發展政策,推動我國數位政策的創新與變革,統籌散落於各部會之數位基礎建設、環境整備及資源運用等業務,促進政府與產業數位轉型,提升全民數位韌性,打造安心可信賴的數位國家,目標宏大,立意完美。但對普羅大眾而言,我們身處於一個無所適從、難以心安的數位社會裡──網路詐騙橫行、勒索病毒攻擊手法推陳出新;個資外洩、身分遭盜用事件時有所聞;網路騷擾與霸凌,仍然難以抵抗;不實的網路訊息、不當的網路內容,仍舊充斥流傳!

數發部官員面對這些問題,給人的印象是消極無作為,甚至推諉,欠缺捨我其誰勇於解決問題的擔當。對不實訊息的防制與網路內容的監理,束手無策或成效不彰,最近也因而受到不少輿論的關注與責難;近期媒體披露中華電信有大批敏感資料流出,在暗網兜售的消息後,僅看到中華電信發布重訊的揭露通告,並未看到主管機關數發部有進一步的處置作為;社交平台對兒童、青少年有身心危害之霸凌與不當內容之散布,也鮮少從網路監理的角度予以關注。

借鏡英國經驗,完善線上監管機制

政府到底該如何負起責任,對平台業者及線上用戶有適度的約束與管理,讓人民的數位生活更好、對數位環境的安全更安心?我們或許可借鏡英國經驗。

英國政府2019 年 4 月發布《線上危害白皮書》(Online Harms White Paper),定義「線上危害」是指對個人用戶之線上內容或線上活動具有危害性,例如威脅生活方式、影響身心健康、損害國家安全,或是製造仇恨對立,削弱彼此信任,破壞社會和諧共融的行為。

該白皮書發表之後,關於哪些行為該被關注,哪些事務該由政府部門監管,網路媒體與社群平台該擔負哪些責任,這些數位社會運行的「邊界」,開始有了討論的框架,進而於2021年5月,推出監管網路言論和社群媒體的線上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Bill),去年10月正式由英國國會通過。該法案宗旨是確保兒童、青少年免受網路傷害,同時讓成年人瀏覽線上內容時,有更多選擇,並明確規範平台業者,有義務與責任刪除非法內容,過濾恐怖主義、暴力、仇恨、霸凌、色情等「有害」內容,若未履行此義務,平台將被處以最高 1800 萬英鎊或其年營業額 10% 的巨額罰款。

該法案施法對象有兩類,一是搜尋服務(search service)業者,如Google、Bing等,須定期向監理機關提交有害內容的管理報告;二是用戶對用戶服務(user-to-user service)平台商,如FB、YT等,須根據對用戶的影響、內容危害程度,調整監理強度。該法案在當地雖有反對聲浪,包括對內容審查標準的認定,與言論自由的民主價值是否悖離,但英國政府維護新時代數位生活安全的態度,值得台灣學習。

數發部對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之「線上危害」議題,應超前部署積極面對,並研擬相關法規與推動方案,啟動與民眾的溝通對話;對第七期國家資安行動方案的規劃,更應善加運用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的量能;台灣處於地緣政治關鍵地理位置,資安威脅與日俱增,安全且安心之數位環境的維護,對抖音等平台不實訊息充斥問題,筆者多次呼籲政府修訂類似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對平台與網路用戶予以有效監理;數發部責無旁貸,我們期待520新執政團隊上任,有具前瞻作為、更主動務實、且彰顯效能的數發部。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資創中心、資訊所客座講座,曾任中興大學校長。羅之盈採訪整理)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