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105公厘輪型戰車」首曝光 展現高度機動性能(影音)

國防部軍備局25日,在南投209廠首度對外公開展示國人自研的「105公厘輪型戰車」。(記者楊仁翔 攝)
國防部軍備局25日,在南投209廠首度對外公開展示國人自研的「105公厘輪型戰車」。(記者楊仁翔 攝)


由軍備局及中科院共同研發的「105公厘輪型戰車」,今(25)日首度在南投軍備局209廠對外曝光。軍備局表示,此為國內第一輛由國人自力設計研發製造的輪型戰車,目前已完成兩輛樣車,並完成初步測式,預計將於2025年完成第三輛樣車,提供國軍武器選擇。

為滿足陸軍戰力提升需求及配合國軍五年兵力整建計畫,國防部軍備局及中科院自2019年起,同共開發105公厘輪型戰車,由202廠負責全系統整合及彈藥開發、中科院負責砲塔系統、209廠負責底盤載具。全案於2023年完成初期測評,並於25日首次對外公開展示,展現越野、爬坡等高機動能力。

軍備局202廠策略規劃科科長楊鍚閔表示,105公厘輪型戰車為第一輛由國人自力設計製造,擁有全智慧財產權的輪型戰車, 除具備優異的操控性及越障能力外,高速的機動能力,也符合台灣公路及城鎮戰等戰術需求。楊鍚閔說:『(原音)我們現在CM11、12及M60A3是履帶式,它的重量50噸,然後它的最高時速是50公里左右;輪型戰車主要是負責快速部署以及機動打擊,在這個部分我們可以迅速地移動,那我們在車測中心開的最高時速都有到100公里以上,所以這個是符合到我們未來機動打擊的目標。』

負責車輛砲塔系統研發的中科院表示,新式的105公厘砲塔,相較於國軍現役的M60A3或CM11主戰車,除發射後座力從60噸減至20噸,有效增進射擊穩定度外,電控系統與傳統的液壓控制也有不同。中科院勇武計畫系統工程副組長林彥光說:『(原音)國軍現役的M60A3戰車,是採用液壓控制。其主砲旋轉速度以及精度比較差。中科院開發電控伺服系統,搭配陀螺儀可以達到雙軸穩定,使得我們的輪型戰車,具備行進間射擊動態目標的功能,也都通過兵監單位的測驗。』

軍備局表示,目前105公厘輪型戰車,已完成D1、D2兩輛樣車,並於2023年底完成初期作戰測評,合格率達93%。未來也預計在2025年完成第三輛D3樣車,並交由陸軍來驗證。

軍備局說明,未來D3樣車的改良,主要是針對車輛降高及炮塔內部配置的細部微調,目前D1、D2車高約3.3公尺,D3樣車目標為3公尺以下,也已完成初步確樣,未來將提供軍種武選,滿足國軍戰力需求。

軍備局表示,新式「105公厘輪型戰車」,除具備優異的操控性及越障能力外,也具高速機動性能,適合台灣公路或城鎮作戰需求。(記者楊仁翔 攝)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顧立雄證實 戰規司長李世強接任中科院長
研製105公厘戰砲車 國防部規劃建案量產
訪視中科院 賴清德:結合國內產業供應鏈發展 提升自主防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