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貧富差距」再惡化!30年前16.8倍 飆至66.9倍

台灣高低所得家庭,消費差距年年擴大,富人與窮人有如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睽違30年,主計總處在今年4月底發布最新家庭財富差距統計,前、後20%的家庭貧富差距達66.9倍,與30年前公布的16.8相比,貧富差距大到超乎想像。專家呼籲,政府應檢討我國不完善的稅賦制度設計,不然等下一次公布統計時,差距可能就到一百倍。

圖/TVBS
圖/TVBS

獨居長輩沈爺爺:「住在這邊,就邊吃邊看電視,我自己煮。」

住在社子島的沈爺爺獨自一人生活,靠撿回收賺取微薄收入,收集一屋子的回收物品,能夠兌換的現金非常微薄,收集一屋子的回收物品,能夠兌換的現金卻十分有限。

獨居長輩沈爺爺:「我基本的電費水費,含租金大概一萬元,(那對你負擔會很大嗎?)就遇到了不然怎麼辦,難道去乞討去搶劫嗎?當然自己沒錢,就要節儉一點。」

沈爺爺說妻子過世後,兒子也和他斷了聯繫,當有需要時沒有任何援手,只能靠自己苦撐。

士林區富洲里里長陳惠民vs 長輩陳伯伯:「你現在一個月領多少補助?一萬多而已,一萬多元喔!」

另一位83歲的陳伯伯,無子女沒有存款,也沒有不動產,是北市的低收入戶,在士林社子島,有近50%的中低收入戶,超過七成的弱勢家庭,許多經濟弱勢一輩子都難以翻身。

士林區富洲里里長陳惠民:「我富洲里的人口數,目前的話大概差不多,剩六千人左右六千人,有一百六十幾戶(中低收入戶),那比例算是滿高的。」

台灣高低所得家庭,消費差距年年擴大,就整體家庭消費九大類支出來看,前20%(家庭)住宅、水、電支出最高,再來是醫療保健費,餐廳及旅遊排名第三,但可以看到後20%(家庭),光食品開銷就占近二成,房租住宅費更達三成,也難怪物價房租上漲,低所得家庭成最大受害者。

記者劉彥萱:「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富人和窮人有如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睽違了30年,主計總處在今年4月底,發布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狀況,前20%富有家庭財富,是較後20%的66.9倍,相較30年前的16.8倍,明顯高出許多。」

貧富差距大到超乎想像,2021年台灣每戶家庭,平均財富1638萬元,中位數894萬元,代表全國有半數家庭資產淨值是在894萬元以下,其中前20%的家庭,平均每戶財富是5133萬元,後20%的家庭僅77萬,總財富占全體比重0.94%,連1%都不到,學者分析,我國不完善的稅賦制度設計,房地產增值讓富人不勞而獲,都是典型常見的財富重分配殺手。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透過納稅資料來算的話,那其實我算出來的數字更驚人,所以我們那個差距的倍數,過去十年差距的倍數,其實低的話有120倍,高的話甚至到200多倍。」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有些有錢人他用錢去賺錢的,那個速度是更快,比如他去投資房地產炒房、買股票等等之類的,而那些比較低所得的人,他沒有這樣多餘的錢,去做這樣的一個金融的操作,或是房地產的買賣的投資,所以這種情況底下,他的財富的差距是會有擴大的這樣的一個現象。」

富人在資本市場,房產市場快速累積財富,辛炳隆強調,當前最大問題,已經不是貧富差距,而是政府要解決絕對貧窮的生存問題。低所得家庭收入停滯,高所得家庭的收入,卻是越來越高,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當你講到貧富差距的時候,政府想的方法,就讓我去打房好了,可是你打房你再怎麼打,縱使你把那些豪宅價格打成一半,我還是買不起,一般民眾要的是我要能夠一個合理的價格,去買到一個可以居住的,這樣的一個環境,或者說我去租到,我可以居住的環境,所以政府當你用貧富差距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就是把有錢人變成沒錢,可是當有錢人變成沒錢,那些沒錢的人還是活得不好,我們應該關注在絕對貧窮的問題,那台灣確實出現絕對貧窮的問題。」

國人貧富差距日漸擴大,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對社會經濟都將產生負面影響,政府應想出對策,幫助金字塔底端的低收入戶脫離貧窮循環,國家才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更多 TVBS 報導
貧富支出差很大! 低所得家庭教育費「恐遭犧牲」
中產焦慮! 中研院士:高薪集中、教改不成功、稅制需改
通膨、詐騙壓力大!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中
真的嗎?最窮20%家庭 深藏許多隱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