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22年碳排雖下降 環境部坦言明年仍難達減量目標

中央氣象署預警本週(6/26-6/30)天氣「超級熱」,台北盆地與花東縱谷等地可達36°C以上。全球沸騰時代已經到來,根據歐盟EDGAR報告,2022年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歷史最高。其中台灣貢獻了多少?25日公布的最新版「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我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285.97百萬噸,相較前一年減少4.07%。

儘管數據有些微下降,學者指出,這只是從前一年經濟復甦的排放高峰降回來,且我國減量目標2025年須達10%,目前只減量1.79%,還有極大的落差。環境部長彭啓明昨日已坦言難以達標。

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學者:對應減量目標仍不足

環境部25日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4年版)」,統計2022年我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285.97百萬噸CO2e,相較前一年減少4.07%。各排放源之中,以能源部門排放最大宗,占我國總排放量的90.87%;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排放占7.08%次之。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總監趙家緯分析,2022年排放量下降主要來自於三大部門的貢獻,首先是整體能源使用量減少,排放也因此下降;以及工業部門在製程、產品使用等排放大幅削減,其中又以石化、水泥業等的直接排放量削減最明顯;加上廢棄物部門的甲烷排放量減少也有所貢獻。

趙家緯指出,2022年只是從前一年飆升的排放高峰降下來,對應到我國設定2025年達成較2005年減量10%目標,現在只減量1.79%,仍有落差。

環境部認減碳難達標 盼綠能加速進展

趙家緯指出,環境部應該以清冊做為討論基礎,提出更積極的措施。今年下半年環境部將研擬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2026~2030年)以及各部門管制行動方案,趙家緯呼籲應納入「碳預算」的概念,本期(2021~2025)未能執行的減碳量要在下一期補回來。同時,總統賴清德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也應展開討論,分析政策仍不足的地方,例如工業去碳化、運輸部門減碳等,確保達成管制目標。

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受訪坦言,距離達成2025年減量10%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會努力縮小差距,最有助達標的就是加速綠能發展。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明,假設近兩年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綠能建設能否加速完成,將是最關鍵的因素。2022年就是受惠於再生能源增加,對於減少碳排的影響非常顯著。

黃偉鳴強調,近期正在跟各部會討論下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朝「24±1%」的方向推動。經過這幾年的盤點,研擬在下一期納入新的估算機制,讓各部會可以預估減量措施與對應的成效,有利於實際執行與後續追蹤。

面對夏季高溫,黃偉鳴說,增溫是氣候變遷影響之中最明顯的指標。除了減緩,氣候變遷調適的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中,環境部正和各部會、各地方政府召開座談,盤點現況、找出最適合的調適方法。舉例來說,增溫可能影響民眾健康,對醫療體系帶來衝擊,這需要衛福部與各地的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