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 來台拍職人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日電)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他表示,下一部紀錄片「一百年很長嗎?」將拍攝職人,其中一位就是新竹的百年餐飲店。

中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去年播出後造成轟動,蕭寒從2010年就想要拍文物修復的紀錄片,不過向北京故宮提出申請,隔了5年才讓他真正拍成。

蕭寒39歲才當上紀錄片導演,第一部片「麗江?拉夫斯基」,以訪談的方式看當代年輕人對愛情、事業、命運選擇的迷惘,蕭寒認為,這些命題同樣困擾著100年前的人,他透過影像紀錄,作為20、30年後的參照。

第二部拍攝的格局拉大到拍「喜馬拉雅天梯」,光是這部片就拍了13個月,團隊在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環境拍攝,帶回高山美景,但片中的主角不是山,而是幫助登山客攻頂的嚮導。

「說到底我們都是小人物。」蕭寒沉穩地說著,他的紀錄片拍攝的不是極端的人物,也不是名人,而是生活在你我周遭的平凡人。

蕭寒在他第三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拍攝的確實也是平凡人,只是過去文物修復師都隱身在國寶身後,把自己的功勞隱藏起來,但透過這支紀錄片,讓北京故宮的修復師都成了紅人。

先前紀錄片參加休士頓影展,蕭寒帶著北京故宮鐘表修復師王津一起去宣傳,王津因為這部片被網友稱為「故宮男神」、「故宮鄭少秋」。

一到影展,只見女觀眾圍著王津,還有女粉絲說:「師傅可不可以看看你的手?」蕭寒苦笑說:「可能王津的手比較纖細吧,很多姑娘想要沾沾他手的靈氣。」以為摸著修復師的手,就能摸到歷史的紋理。

這次來台灣宣傳的同時,蕭寒也開始進行下一部紀錄片「一百年很長嗎?」拍攝計畫,這部片拍攝香港、台灣、中國等地的職人,其中台灣被選中的角色是新竹的百年餐飲店。

蕭寒紀錄片除了關注小人物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人做的事情都「很慢」,「慢是一種美,是一種意向。」蕭寒提到,他的片子至少都要花2年時間完成,「我們現在太快了,生活一定是喜歡慢,那是一種體會和享受。」

就像修復工作總是得慢慢來,沒法急,蕭寒拍攝期間觀察到,修復師雖然每天做同樣的事情,「但重複也是一種魅力。」也許就像人生,日子不斷重複,最後追求的就是當中的些微差異。蕭寒希望觀眾看完「我在故宮修文物」,能思考「什麼事情支撐著我?」像一面鏡子一樣照看自己。106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