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25歲為什麼會得乳癌?」林口長庚醫院前院長的防癌7提醒:台灣年輕型乳癌是美國的4.5倍

「我才25歲耶,怎麼可能?」當乳癌確診報告出來時,許多年輕女性患者的第一反應都是極度震驚,不敢相信自己會罹患乳癌,很多人甚至被嚇哭了,讓人看了相當不捨。乳癌不再是「婆婆媽媽」才要擔心的疾病,更不是更年期的「副產品」,近年來花樣年華、正值人生巔峰年齡罹患乳癌的消息頻傳,大眾熟知的歌手、演員、主播、星座專家等多位名人和網紅,都在很年輕的年齡就罹患乳癌,醫院門診中也不乏20〜30多歲的乳癌患者前來看診,她們的共同點都是認為自己年輕,沒想到身體出現的症狀是乳癌,多數都延誤了就醫時機,等到來看診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每年都不乏年輕癌逝的案例。現在全球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已下降,大家必須有所警覺:年輕不等於健康,乳癌可能離每位女性都不遠!

35歲拉警報:台灣年輕型乳癌高達美國的4.5倍

根據罹癌年齡層的調查統計,台灣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已下修至40〜50歲,而美國罹患乳癌的高峰期則是在50〜60歲,台灣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美國提早了10歲之多!其實在醫療現場,我們也常看到更年輕的患者,根據年輕族群乳癌患者的研究統計,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比例約占9%,高達美國的4.5倍;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約占9〜10%,相較於歐美的4〜5%,比例也高出近2倍之多。

「年輕型乳癌」為何比「熟齡型乳癌」不易治療?

乳癌是一種易受女性荷爾蒙影響的癌症,多數的疾病,年輕人症狀會比較輕微,治療恢復也會比較快,但乳癌情況不同。以乳癌類型和病程期數相同的情況來說,過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較少的年長婦女,治療和恢復的效果有可能比20〜30歲女性來得好。另一個原因是,年輕女性認為自己年紀尚輕,不需要做乳房檢查,或是摸到異狀時不會聯想到是癌症,通常警覺發現的期數都較晚,同時因為年輕,身體分泌荷爾蒙非常旺盛,若加上飲食不節制與環境因素,就會促使乳癌細胞惡化更快速,治療和康復的效果因此比起年長患者較不理想。

兒童性早熟、胸部有硬塊和乳癌有關嗎?

國小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大約8〜13歲,是乳腺開始發育的時期,在乳暈下能按觸到一個硬塊,稍微用力壓會有點痛,這是正常乳腺發育的現象,也是女孩青春期的第一個徵兆,通常不用擔心。除非有其他異常的乳頭分泌物、乳房變形等問題,才需就醫檢查。若在8歲前就有胸部發育的現象,屬於性早熟(或乳房早熟症),現代孩童因為營養過剩與環境荷爾蒙等問題,有不少「小胖子」體脂肪過高,後天體質不佳,這也會為成年健康帶來潛在風險,建議從小就要注重飲食與體重管理。有疑慮可至小兒科或兒童內分泌科做相關診察。

男性也可能罹患乳癌,莫輕忽

乳癌並非女性專屬,男性乳癌患者約為女性的1/120〜1/200,以每年女性乳癌患者16000人來計算,男性患者每年約有80〜130位,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群。

⁂ 男性也有乳腺和雌激素,需要做乳房篩檢

男性體內也有少數的乳腺和雌激素、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睪固酮的平衡機制,若雌激素上升、睪固酮下降,則會產生「男性女乳症」,也可能罹患乳癌。目前乳癌篩檢宣導多在提醒女性,男性常認為自己和乳癌無關而疏於防範,甚至發現罹患乳癌還覺得尷尬丟臉,真正到醫院接受治療時經常都是中晚期,或癌細胞已轉移,因此治癒率可能比女性患者差。

男性的乳房脂肪和組織都比較少,比起女性,有腫塊的話其實比女性容易摸得到,做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也更能清楚地檢測出早期異狀,建議男性同樣要定期做乳房篩檢。

⁂ 「男性女乳症」會變成乳癌嗎?

男性如果雌激素較高,容易乳腺增生,乳房變得肥厚柔軟,雖然數據上並未顯示會因此罹患乳癌,但雌激素較高為導致乳癌的因素之一,因此仍要留意風險。

⁂ 切除腫瘤後,男性也可進行乳房重建

男性因罹患良性或惡性腫瘤,必須以手術切除乳房時,胸部組織的缺損和外觀的改變,同樣會帶來生理和心理的衝擊,亦適用乳房重建的相關治療技術。

「3多4不」黃金飲食守則,和乳癌說掰掰

想要遠離乳癌、避免復發,除了要特別注意避開容易誘發荷爾蒙異常、讓身材變得肥胖或可能有塑化劑疑慮的食品之外,長遠的飲食計畫其實和預防其他疾病一樣,主要都應做到「均衡+清淡」2大標準,可參考以下7項具體的飲食行動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根據醫學研究,光是能做到每日充足飲水這件事,順暢代謝與排毒,就能大幅降低身體初期的發炎反應,讓疾病和癌症不易形成。可自行準備1個大容量的水壺,方便明確定量,達成每日充足喝水約15000〜2000cc的目標。每個人基本喝水量也可依「體重(kg)×30 cc」來概算,注意要喝「白開水」才有用,喝茶或咖啡利尿,更需補充水分,含糖或調味飲料(即使含有天然蔬果汁)都不算是基本喝水量。

原型食物是指未經人工再製的天然食材,最理想的飲食是100%全天然原型食物,如果剛開始實行困難,可以從逐漸提高比例做起。「精緻」的人工再製食品,經常會將天然食材裡的重要營養成分去除掉(如蔬果和穀物富含植化素、B群、纖維質的皮層),化學添加物也會比較多,對健康來說,「好看好吃」的人造加工食品都應盡量避免食用。燥熱、活血的中藥補品,最好請教有執照的中醫師,再決定是否適合自己食用。

保持每一餐都是「原型+多元化」的飲食習慣,餐盤裡的色彩與種類豐富性很重要,蔬菜、水果、全穀類、蛋、肉類、堅果都要均衡攝取。以橄欖油或其他優良植物油取代反式脂肪,辛香料如辣椒、大蒜、洋蔥、蔥、薑含有豐富的抗癌植化素,小兵立大功,在手術後約1個月後不再需要禁食辛辣,料理時就可適量搭配食用,肉類可以部分改吃魚類海鮮,減少容易誘發人體炎症和癌變的紅肉、肥肉、動物內臟等部分。

在挑選食物時先排除油炸、燒烤類,可大幅減少致癌物上身。多吃未經烹調的生菜水果,可以攝取到豐富的酵素與纖維質,但生菜水果要洗乾淨,減少農藥殘留。需要烹調時以清炒、清蒸、燉煮等方式為宜,分量當餐吃完,不要隔餐反覆加熱。

又油又鹹,過多的調味會造成代謝上的負擔。手搖飲、精緻甜點、甜度越來越高的水果也帶來「糖毒」問題,在人體內轉化為脂肪,刺激雌激素分泌、壯大癌細胞活力,不僅容易誘發乳癌,也會使人體產生更多淋巴液,讓患有淋巴水腫後遺症的患者病況加劇。所以,一定要改變重口味的習慣,學習品嘗原汁原味。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明確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過度飲酒不只傷肝、傷腦,女性經常飲酒也會增加罹患乳癌和各種癌症的風險。以醫學角度來看,飲酒的益處不及風險來得高,好處多來自釀酒材料如穀物蔬果的營養,而非「酒精」本身。尤其酒精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濃度,容易刺激乳腺、造成異常或腫塊,過多的熱量也會增加脂肪,並降低正常的體脂肪燃燒率,這些都是誘發乳癌的不利因素,尤其有乳癌家族病史、正在進行乳癌治療,或曾罹患過乳癌與婦科癌症的患者,更需要限制飲酒。

乳癌容易受到荷爾蒙的刺激而發生變化,經常有人會擔心地詢問:「富含雌激素的食物都不能吃嗎?」、「有哪些食物應該要避免?」根據研究,植物性荷爾蒙豐富的食物如黃豆、豆漿、豆腐、山藥、亞麻仁籽,其實具有抗癌作用,適量補充有助預防乳癌。比較要注意的是動物性荷爾蒙,如女性保養或更年期調整,有些人會吃蜂王漿、胎盤素、含動物性荷爾蒙的保健品或藥物,容易讓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尤其是乳癌高危險群或罹患過乳癌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

作者簡介_鄭明輝

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現任:安德森整形外科診所院長、世界顯微外科醫學會副理事長、亞洲乳房整形重建學會理事長、台灣乳房重建協會理事長、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兼任教授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出版 《乳癌奇蹟治癒:乳房再造權威鄭明輝乳癌完全康復指引》


更多今周刊文章
每天早餐2顆蛋+1杯豆漿!糖尿病名醫甩肉24公斤、體脂率30→18%:親身實驗逆轉「糖尿病前期」
夫妻財務該共用帳戶,還是各自獨立?專家告訴你:為何婚後AA制,更難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