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英風》見證楊英風引領臺灣藝術百年風華

記者王丹荷/綜合報導

臺灣藝術巨擎楊英風精采人生首度被拍成電影《我父英風》,電影一開始出現、鎮守東勢大橋兩端橋頭造型特殊的4隻鎮橋獸,即使經過921地震都屹立不搖,也正是許多人之於「家」的記憶;片中朱銘、蕭瓊瑞、神林恆道、劉國松、謝里法等十多位藝術大家現身讚頌,電影更循楊英風成長軌跡,走訪臺灣、北京、東京、大阪、洛杉磯、紐約等世界各地,見證這位大師引領臺灣藝術、影響世界的百年風華。

《我父英風》由釋寬謙法師監製完成,她正是楊英風的三女兒楊漢珩。片中她於外婆、祖母相繼去世後,在1986年春節前跟父親說她決定出家「我到寺裡頭去過年好了」,父親聽了深受震撼、卻幽幽地說:「妳去寺裡過年,我們怎麼過年?」一句話讓她當場心軟,出家心願於是延遲到元宵後才得實現。父女間難以割捨的親情,以及對彼此的尊重,在片中溢於言表。

《我父英風》是在一代藝術大師楊英風辭世20年、釋寬謙法師出家30年後才正式展開拍攝,費時8年才告完成。劇情從有人在陽明山上樹叢間發現1座古神獸雕像「龍馬」展開,釋寬謙法師聽聞後趕往查看,確定該雕像與東勢大橋的鎮橋獸一模一樣,都是出自其父雕塑大師楊英風之手的創作。由於楊英風作品遍布世界,釋寬謙於是跨越亞洲、美洲,藉由尋找父親失落各地的作品,重塑她心中父親的完整樣貌。

釋寬謙在片中表示,她小時候覺得楊英風像她的老師,並不覺得是她的父親,甚至不知道他竟是赫赫有名的雕塑大師。寬謙出家後,連父親楊英風都從此改口稱她「八師父」。有次她跟父親報告所學,楊英風仔細聆聽後,隔天竟繪出1張「十法界」圖表,並請教釋寬謙:「八師父妳看對不對,有沒有需要修正的?」謙遜態度讓釋寬謙十分震撼。

片中清楚呈現楊英風之於佛法的喜悅,也同時影響了年輕的釋寬謙,讓她第一次想要出家,其中描述到楊英風藝術創作的轉捩點,是天才橫溢的他在美國結識佛門高僧宣化上人,藝術跟宗教滋養了彼此,除為楊英風帶來設立藝楊英風「以藝術弘揚佛法」,創作獲星雲大師極力盛讚「件件雕鑿佛性」術學校的想法,佛法觀照更成為楊英風創作的活水源頭。

《我父英風》描述臺灣藝術巨擘楊英風(左)精采人生,由釋寬謙法師親自監製。(海鵬影業提供)

釋寬謙法師(左)決定出家時,父親楊英風親自陪她上山出家。(海鵬影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