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慈大教授獲金鼎獎

由慈濟大學解剖學科何翰蓁副教授所著,李翠卿採訪編輯的「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相處的時光」,榮獲第41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這本書讓讀者如親臨慈大解剖現場,和醫學生們一起跟著解剖老師的進度認識身體,感受學生與大體老師奇妙的連繫,出書以來他也收到很多老人家寫信來詢問大體捐贈的方式。

何翰蓁老師自2003年到慈大解剖學科任教,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力邀他將這些過程寫成科普文學,剛開始他不敢答應,但朋友告訴他:「台灣科普的書多數是進口翻譯的,希望能有台灣人自己寫科普書。」因此,何老師花了兩年的時間寫書,2016年終於出版,這也是台灣第一本描述人體實地解剖的通俗性書籍。何翰蓁表示,自己當初只害怕出版社會賠錢,沒有想到會受到歡迎,甚至還參加書展,得到金鼎獎。

解剖是醫學系非常重要的一堂課,是醫學生第一次經由實際的碰觸與觀察學習人體的構造,在非常科學的課程裡,有非常感性的故事。在還沒到慈濟前,何翰蓁老師曾經拒絕母親捐贈大體,因為在他校教書時,看到學生對大體的不尊重,不忍心母親受到同樣的對待。書出版後,何翰蓁老師也送了一本給母親,母親看完後,再次表明想捐大體的意願,這一次何老師沒有拒絕了。何翰蓁老師表示,很感謝有機會到慈濟大學來教書,才能認識這些無語良師,親自感受有溫度的解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