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動作慢、愛生氣,可能是遲緩兒嗎?」兒童發展篩檢7/1上路,把握黃金治療期

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在 2023 年延緩兒通報件數突破 3 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6~8%」,如果拿台灣每年約 20 萬名新生兒來計算,每年新增 1 萬 5000 名發展遲緩兒童,相當於平均每 15 個孩子,就有 1 人可能發展遲緩,需要評估與幫助。

照顧遲緩兒需要爸媽、甚至是一個家庭與醫師,還有孩子同心一起配合,而要發現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則需要透過日常的觀察還仔細的檢測評估,才能真正找出問題點。

非當事兒童。(圖/canva)
非當事兒童。(圖/canva)

以為孩子情緒出問題 經兒童發展篩檢發現關鍵點

馬偕紀念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就分享實際案例,3歲的妹妹一開始就診,經家長的主述是有情緒管理的問題「孩子常常哭鬧、常常發脾氣,叫了也不理人⋯⋯。」不過,就在經過篩檢量表評估後,陳慧如主任表示:「孩子的問題在於她的粗糙動作跟精細動作分數是沒有通過的,可是她的語言認知是正常的、社會發展的面向測起來也是正常的。」接著再做神經覺檢查發現,孩子是先天性的神經發展障礙、肌肉張力比較低下的孩子,「我反問家長孩子在學校是不是常常動作比較慢會被老師唸?家長點頭。是不是常常在做動作或是接收任務的時候,常常就會鬧脾氣、會哭泣, 家長也點頭」陳慧如說。

經過層層篩檢、檢測後結果是「動作發展的問題」妹妹之所以會容易哭鬧、發脾氣,推估是因為受到先天能力的限制,被要求指定的動作,她做不到、也不知道為什麼做不到,導致出現情緒的反應,陳慧如強調這就是全面發展篩檢的主要精神。

經兒童發展篩檢量表檢測後,才能找出真正的關鍵問題。「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適用 0 到 6 歲(未滿 7 歲)兒童,在這年齡區間是發展的重要階段,尤其 3 歲前是關鍵黃金療育期,今年 7 月 1 日起,將全面針對未滿 7 歲兒童新增 6 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透過接受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醫師,讓有需要的孩子,能在健康照護與家庭呵護下長大。

孩子如果無故哭鬧,建議家長先好好觀察孩子周遭的環境是否是問題點。(圖/canva)
孩子如果無故哭鬧,建議家長先好好觀察孩子周遭的環境是否是問題點。(圖/canva)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解惑1:寶貝何時做篩檢

只要孩子具有健保身分,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的6個階段,分別為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兒童,每階段各接受1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亦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2:家長們要準備什麼?

比照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家長須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由院所提供篩檢服務。若持用舊版兒童手冊,將於首次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時,由提供篩檢服務的醫院、診所或衛生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就醫憑證卡(綠色紀錄卡),將此紀錄卡貼附在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新版兒童手冊,則會直接裝訂於手冊內。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3:在哪裡可以獲得服務?

透過衛生福利部兒童醫療健康資訊整合平台(https://reurl.cc/xajgRz)之「兒童就醫地圖」查詢「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

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說:「對小兒科醫師來說,目前國內雖然大家生得少,但我們每個都要好,台灣的兒科醫師已經準備好給我們下一代最健康的未來。」陳慧如主任則說:「兒童發展篩檢就像是開啟兒童未來的一把鑰匙,我們團隊在設計這個工具的時候,就是希望說我們能夠開創一把萬能的鑰匙,去開啟孩子每一個可能的未來。」

 

延伸閱讀:

皮膚黑的人不容易曬傷?使用含防曬係數的粉底液就沒問題?6大防曬NG行為一次看!

天氣好熱只想躲在冷氣房!當心得了「冷氣病」嚴重誘發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