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的股權投資躁動

獨角獸」絕對是這幾年投資界與科技界最夯的一個名詞。當Cowboy Ventures創始人Aileen Lee於6年前第一個在矽谷喊出獨角獸名稱時,她肯定沒有料到全球獨角獸數量會從當年的39家飛越成長到今天的586家。即使中美對峙以及Covid-19仍籠罩全球上空,但獨角獸的數量在資本追逐之下仍然有增無減,光是2019年一整年全球就增加了92家獨角獸。如果過去6年獨角獸的飛增是因量化寬鬆以及消費互聯網的發展,那疫情造就的紓困資金以及新科技的投資,還將讓股權增值出現另一波前所未見的躁動。

站在我自己最熟悉的股權投資角度來看,過去幾年全球出現了很多不同型態的股權投資基金,產融結合讓它們與各個細分產業的頭部企業展開了更深度的合作。不同於一度火熱但迄今效果有限的CVC企業創投模式,如今的股權投資機構在與產業和個人的合作中更加重視獨立性,與產業LP的合作除了基金的出資層面,更體現了為產業建設生態圈和被投企業賦能的需求出發。僅科技相關領域就出現了專門投資電動出行、企業服務、大數據、遠端醫療等產業定位明確的精品基金出現。

我還看見,許多憑藉資本支持壯大的科技獨角獸也在開始「反哺」,為更多的初創科技企業輸血。無論是美國的Google、Amazon、Netflix、Microsoft,甚至是大陸的騰訊以及阿里巴巴,從事科技投資的獨角獸名單正在越拉越長,與傳統股權投資機構相比,它們從事科技投資的優勢更加明顯。首先是資金來源方面,獨角獸可以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募資壓力沒有傳統股權投資機構那麼大,也不必受投資期限的限制;在投資方面,獨角獸往往在行業內有多年積累,擁有比一般股權投資機構更深的產業洞察力和產業上下游資源,利於投准項目,真正賦能新創。

另外,隨著投資標準的轉變,股權投資行業已從鼓勵燒錢擴張到現在的講究健康財務模型,相比於之前的燒錢買規模,然後上市,現在更在乎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什麼時候可以帶來穩定收益等。而疫情期間的全球股市大漲以及5G、AI等新型基礎建設的推動,將讓各國在疫情過後端出更多的創新以及產業政策,在我看來,資本市場的信心肯定會從公開發行市場向初級市場傳導,然後體現在接下來的股權投資運作上。

以資金投向的角度來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科技投資基本上以消費互聯網為主,包括電子商務、O2O到外賣、打車、共享等各種以商業模式的創新為主,這成就了Netflix、Uber、Grab、滴滴等知名獨角獸。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消費互聯網投資的難度已經陡增。與此同時,企業服務市場投資正在大放異彩,從需求端來看,由於人力成本的上升,企業的降本需求增大,企業軟體的價值越來越高。疫情因素更加大了遠程辦公、協作等的企業服務需求,從供給端來看,人工智慧、5G等新科技應用正為企業服務帶來更多投資機遇。

還有現在各國積極推動的新基礎建設,其核心戰略意義在於利用科技創新推動從工業經濟到數位經濟的大轉型。對於股權投資機構來說,新基礎建設的推進過程中,將有晶片、傳感器、數據平台等領域的新創迎來迅速的發展;新基礎建設還將帶來數位基礎設施的升級,AR/VR、智慧汽車、智慧家居等諸多的創新產品應用都將迎來一個新的篇章。而肆虐的Covid-19還會加速產業數位化的決心,讓能夠提供Digital Solution的企業實現發展的提速。而在消費者領域,疫情會讓用戶的工作和生活習慣產生變化,對應發生的就是遠程辦公和生鮮電商等細分賽道企業的迅速成長。

總而言之,雖然百年一見的Covid-19仍在肆虐人間,但一場M型拉鋸的龜兔賽跑進程正在展開,某些國家與企業正因隔離封鎖的影響,苦苦等待著疫情的紓解;某些國家與企業卻將利用疫情進行著前所未見的新科技寧靜革命。而股權投資則在這股躁動中不停進化,並隨時準備伺機出手。這個世界,企業服務的科技需求、紓困資本的投資飢渴以及各國瞄準的新基礎建設正在帶動一波股權增值的新機遇。疫情過後的世界注定陌生,但獨角獸及股權增值的故事還將繼續。(作者為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