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Q3貿易條件 創6年新高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統計顯示,拜進口物價大跌之賜,我國第3季貿易條件(TOT)指數升至114.56,創下近六年多來單季最高,顯示我貿易條件改善,同量的出口可以換回較多量的進口,國民所得的購買力明顯提高。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出口物價雖然下跌,但跌幅遠低於進口物價,以第三季而言,出口物價跌4.54%,而進口物價卻大跌13.48%,這使得我國貿易條件獲明顯改善。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以來在國際農工原料行情走跌下,動植物產品、調製食品、原油(礦產品)、基本金屬、石料製品及化學產品的進口價格持續下滑,以台幣計算的進口物價Q1∼Q3跌幅為13.41%、14.04%、13.48%,為近六年多來為期最長且最大的跌幅。 雖然我出口物價也跌,但跌幅不大,因此我國貿易條件(出口物價指數╱進口物價指數)大幅升高,由去年第三季的103.83升至今年第三季的114.56,創下2009年第2季以來最高。 過去很長一段期間,由於農工原料上揚,我國出口產品跌多漲少,使得貿易條件惡化,但去年以來這個情勢已逐漸改變。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貿易條件改善,相當於國民所得的流入,代表同量的出口產品可以換得較多量的進口產品,有助於國民所得購買力的提高,是國民福祉的增加。 今年以來,我國雖因出口衰退,使得經濟成長率(實質GDP成長率)低於預期,第3季甚至有負成長之虞,但由於貿易條件改善,使得我對外貿易條件變動損益(收益)大幅升高。 依主計總處統計,今年Q1、Q2的對外貿易條件變動損益高達2,795億元、2,731億元,貿易條件的改善使得實質GNI(國民所得毛額)成長率在前兩季升至9.17%、5.72%的近六年最高,反映出國民所得的購買力已明顯提升。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經濟成長率反映的是國內生產的成長變化,除非這個國家沒有對外貿易,否則必定會拿出生產的一部份與外國產品交換,貿易條件的改善指的就是換回來的數量增加了。由於換回來的包括原料、半成品及消費品,因此企業及民眾的所得購買力皆可因此提升,這也是為何Q1、Q2經濟成長不佳,而實質GNI卻有高成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