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擊落間諜氣球耗資巨 學者建議防空氣球反制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資所長蘇紫雲表示,如果台灣出現類似飛入美國的間諜氣球建議國軍或可在沿海部署防空氣球反制。(資料照/王照坤 攝)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資所長蘇紫雲表示,如果台灣出現類似飛入美國的間諜氣球建議國軍或可在沿海部署防空氣球反制。(資料照/王照坤 攝)


美中間諜氣球之亂還在延燒,外媒也發現中國近年頻繁發射軍用氣球到台灣上空。學者表示,偵察氣球可蒐集大氣資料或是電訊參數。專家則強調,若國軍考量出動戰機擊落的成本效益,也可在沿海及關鍵地點施放防空氣球反制。

台灣上空曾多次被民眾目擊到高空氣球,國防部日前也證實,飛來台灣的大部分是探空氣球,屬於各國氣象單位定期性行為,且位置大多在外海。國防安全研究院戰資所長蘇紫雲指出,據各國資料顯示,中國氣球大量出現是在2021年之後,顯示中國開始有系統、有計劃使用這種氣球來彌補衛星、電子偵察機還有水面間諜船的不足,藉以蒐集大氣數據與地面的電磁訊號。蘇紫雲認為,這些氣球的任務應該是要提供數據給火箭軍等單位,為發射飛彈前做準備。

蘇紫雲進一步說明,如果台灣出現類似飛入美國的間諜氣球,以美國出動F-22戰機擊落中國偵察氣球的經驗來看,可發現不管是響尾蛇飛彈或是出動戰機的成本都非常巨大,建議國軍或可在沿海部署防空氣球反制。蘇紫雲說:『(原音)可以在預測敵方可能入侵的低空入境部署這種防空氣球,這種防空氣球的作業方式,基本上是利用氣球下面繫留的鋼索構成一個點或一個線(用來偵測)。』

至於台灣民眾目擊到的空飄氣球,空軍退役飛官于皓瑋則認為,高度約3,000至4,000公尺的氣球只要靠阿帕契直升機就能解決。他說:『(原音)空飄氣球本身來講速度不會很快,用阿帕契(AH64)或是用AH1W的話,它的機關砲打氣球都比較適合。不過超過1萬英呎來講的話,飛行員就要戴什麼?就要戴氧氣面罩。』

國防部情次室助理次長黃文啓少將強調,國軍對氣球應處有非常明確的偵測、鑑別和處置3程序。如果經鑑別可能具有偵測功能的氣球,當然會循必要手段處置。黃文啓指出,氣球種類繁多,原則上對於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或民生層面的氣球,軍方才會進行處置,處置標準大致和美方相去不遠。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遭遇過氣球的威脅性到達必須以致命性武器予以擊落的目標。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談論氣球與不明物體 拜登傳最快16日發表談話
對中國與俄羅斯攤牌 美國同時面臨的兩場冷戰
隔空互槓 北京控美國氣球飛越新疆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