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中共擴張破壞國際法規 國際合作遏制威脅

◎董慧明

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影響,亞太地區軍事活動頻率明顯增加,中共持續在臺海、東海、南海海域逕行各種軍事挑釁舉動,不僅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破壞國際秩序與區域穩定,其行為明顯挑戰國際法規的有效性,加劇區域安全風險。

首先,共軍東部戰區於上月底突然宣布舉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肆意在我國24浬鄰接區、外島限制、禁止水域外劃設海空操演和執法演練範圍的作法,未依國際慣例於72小時前公布演習範圍,以武恫嚇臺灣的意圖極為明顯。

而在國軍冷靜應變得宜下,共軍不僅自曝聯合作戰與體系練兵能力的缺陷,更招致國際社會譴責。共軍以封控海域的作法,欲凸顯具備「圍點打援」能力,惟其將臺海「內海化」的謬誤臆想,已挑戰習慣國際法(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對於自由航行(FON)原則的保障,進一步破壞其國際形象。

其次,中共激化區域緊張情勢,損害其與他國外交關係的劣跡還包括在南海的海權擴張行為,同樣引發國際法爭議。早在2016年時,國際海洋法法庭已在「南海仲裁案」中裁定中共不享有「九段線」區域的歷史權利。然中共不僅不理會裁決,反而在南海興建人工島礁,並將其軍事化。這些行為不僅侵犯了東南亞國家的主權權利,其破壞國際法治秩序的影響也延續至今。今年1月,菲律賓和越南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增進兩國海岸防衛隊執法能力,合力預防和管理南海意外事件。此舉著實反映區域內的利害關係國家(stakeholders)不滿中共海權強勢作風,正透過國際合作捍衛海洋主權。

國際社會對於中共欲藉臺灣問題,在第一、二島鏈間積極擴張勢力範圍和影響力的作法反應更是強烈。特別是美國及其盟友,紛紛派遣多艘戰艦通過臺海,表達對自由航行權的堅定立場。近日,荷蘭軍艦「卓普號」(HNLMS Tromp)因支援聯合國制裁北韓行動在東海執行巡邏任務時,也被中共以「侵權挑釁」為由,派出軍機盤旋該艦上空,並逼近其艦載直升機而引起國際爭議。此外,包括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多國亦加強區域內軍事安全合作,應對中共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和地緣政治挑戰。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各國享有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權利。然而,中共在臺海、東海、南海的封控海域軍事行為,已嚴重妨礙各國在國際水域航道正常航行的權益,甚至是當地漁民及漁產生計,也衝擊全球貿易運輸的效率和安全。此外,中共以「區域拒止」策略為背景的軍事演習,顯現以軍事力量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企圖或將常態化,亟需各國齊力深化多方合作機制,攜手抵禦中共的軍事擴張行為,以維國際法規的權威性和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