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以色列軍事手段 牽動中東和戰與世局

◎蘇紫雲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讓沉寂的中東地區猝然爆發戰爭;經過1週砲火轟炸準備後,以色列地面部隊發動攻擊,對加薩進行掃蕩。多數國家認定以色列有權自衛,但須符合國際法人道議題,據此決定政治目標與軍事手段的以國戰爭指導,避免對加薩長期封鎖,形成人道問題,其除決定戰爭擴大與否,也牽動世界局勢。

進一步解析這場涉及外交、軍事、人道問題的戰爭,潛藏中東長年問題的複雜性。加薩自2005年以色列將自治權交還巴解組織後,於2007年由哈瑪斯掌權並實施恐怖主義,因此遭以國實施封鎖,並建立隔離牆,避免哈瑪斯組織越境攻擊。哈瑪斯2006年首次對以國的攻擊為軍事哨所,其後陸續爆發4次主要武裝衝突;此次突襲則明顯針對平民目標,清晰說明其戰略意圖在於激起伊斯蘭式的「人民戰爭」。

由國際政治觀察,巴勒斯坦建國問題基本已獲解決,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國現獲百餘國外交承認,且在聯國擁觀察員席次,巴國獲得完整國際地位只是時間問題。惟地緣政治角度較為棘手,主因伊朗等激進國家力求領導伊斯蘭世界,哈瑪斯也力圖爭取巴國內部領導地位。加薩地區的巴國人由哈瑪斯領導,據此研判哈瑪斯戰略目的,主要在於破壞阿、以的和平進程,並企圖召喚阿拉伯國家民族與宗教力量對抗以色列,掀起中東戰火。哈瑪斯戰爭準備也頗為縝密,在過去疫情期間,先是擺出力求恢復經濟的和平姿態,以鬆弛以國情報單位戒心;再是結合多重手段,突破以軍邊境防線;最後則是殘酷殺害以國平民並擄獲人質,刺激以軍報復,進而達到擴大帶動伊斯蘭世界介入。在作戰層次,哈瑪斯的確發揮不對稱戰法,藉多量火箭彈飽和以國的鐵穹防空系統、使用無人機壓制以軍哨所與警戒戰車,再藉由動力傘、皮卡車、摩托車快速機動突入,一舉突破以軍邊防並進入縱深地區。此與50年間「贖罪日」戰爭時,以色列遭戰略欺騙、以軍構築的沙堤防線遭埃及創新手法突破等相似,證明戮力戰訓及戰備的重要性。

以軍在震驚中快速動員超過30萬人,加計現役部隊兵員眾多,面對只有約2萬人的哈瑪斯,軍力具絕對優勢,關鍵在於以軍武力使用的正當性;其對加薩的地面戰能否速戰速決,減低對平民的傷害,將是決定以國爭取國際輿論支持的關鍵。

而作為全球國防榜樣的以軍遭到突襲,亦啟發更多思考,亦即不能將安全寄託於對手的「善意」,須永遠保持警戒,並具強大的全民防衛動員能力應對極端狀況,方能擁有足夠實力以確保和平。(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