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俄拉攏「中」朝相互取暖 陷窮途末路

◎林柏州

俄羅斯總統蒲亭今年5、6月接連出訪中國大陸、北韓、越南,7月邀請剛歷經國會大選的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莫斯科,積極尋求奧援,凸顯民主世界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發揮效果,能否爭取更多戰略物資,將成為後續戰事致勝關鍵。由於中共、北韓是俄羅斯長年夥伴,越、印近期在受到美「中」戰略競爭下,正逐漸向美國靠攏,4國對俄支援程度各異,有必要對這4個國家分別看待。

俄「中」關係由來已久,習蒲2人推進「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力促雙邊關係能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模式,維持2國只做不說的「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互動,目前看來,中共已從私下經濟援助,一路擴大到外交場合及戰略物資支援。為此,北約7月峰會聲明指責北京大規模支持俄國國防工業基礎,已成為烏俄戰爭的「決定性助推者」,要求中共停止向俄羅斯運送「武器零組件」和相關技術。

而訪問越南則是著眼於淵遠流長的雙邊關係,特別是超過半世紀的防衛合作與軍事援助。比較意外的是,在與蒲亭見面後,越共總書記阮仲富不到一個月即去世,這會對越俄關係投下什麼變數,值得持續關注。

蒲亭訪問平壤,映照北韓提供彈藥,俄羅斯回報糧食經濟、軍事科技援助。令外界關注的是,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意味2國在遭受侵略時將相互援助,形同建立「準軍事同盟」。金正恩表明將「全力支援俄對烏的特別軍事行動」,此舉將牽動韓美核武合作,韓國社會料將引發對持續依靠美國提供核保護傘的「延伸性威懾」(extended deterrence)是否可靠之辯論。

至於莫迪選擇主動訪問俄羅斯,而非接待蒲亭訪問印度,主要是顧慮西方世界對印俄合作的質疑。且印度、中共是目前俄羅斯原油2大進口國,訪問有助維持穩定軍事裝備及合作關係,爭取低廉價格的能源供應。從戰略思考來看,莫迪強化印俄關係,也可避免俄羅斯一面倒向中共,又可同時與西方維持互動。從今年7月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印度嚴重關切南海恫嚇、脅迫行為,「強烈反對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所有片面行動」,用詞較去年更為強烈,並同意將「印太海洋領域覺知夥伴關係」(IPMDA)的合作擴大到印度洋,亦譴責北韓飛彈試射,對烏克蘭戰爭表達深切憂慮,顯示強化印太合作的政策主軸並未改變。

烏俄戰爭已超過30個月,戰事已轉變成由民主及獨裁2大陣營之間的消耗戰,烏克蘭軍民齊心抗敵意志令人動容,反觀俄羅斯處於孤立,前線軍事物資吃緊,陷入窮途末路,正向外尋求救兵。做為侵略者的蒲亭與獨裁者習近平、金正恩等盟友相互握手取暖,也讓世人看破俄「中」朝心懷野心的軸心合作。

(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