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俄「中」結盟對抗民主陣線 衝擊印太安全

◎汪哲仁

今年5月初,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與國防情報局長克魯塞,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表示,俄「中」在政治、軍事、經濟與科技上的合作日益緊密,除可能在臺灣議題上聯手,美方也須調整相關計畫,以因應對俄「中」兩戰線同時作戰的可能。

烏俄戰爭爆發後,俄「中」在各層面積極互動。俄國總統蒲亭5月16、17日訪北京,展開連任後首次國是訪問;去年3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同樣選擇俄羅斯,作為其開啟第3任期的首訪國家。雙方都將彼此列為新任期首個出訪行程,顯示領導層級密切往來。

去年習訪俄時簽署的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再度承諾「在維護各自核心利益,首先是主權、領土完整、安全、發展問題上互予堅定支持」。作為呼應,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等官員,經常在印太地區問題上聲援中共,攻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企圖遏制中共,是印太長期緊張的根源。

此外,聯合聲明也強調俄「中」定期組織海、空聯合巡航與聯演聯訓等各項軍事交流。俄「中」軍方去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輪戰略磋商,就表示將進一步提升兩軍戰略合作。最新的例子,是習任命曾在莫斯科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學習、懂俄語的董軍為中共「國防部長」。

在此氛圍下,俄「中」聯合軍事演習的範圍不斷擴大,衝擊印太安全架構。過去一年來,俄「中」在印太地區海上軍演活動,包含2023年7月日本海中部海域進行「北部.聯合2023」演習;2023年8月在阿拉斯加海域「北方互動2023」;2024年1月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南海實施反潛演習;2024年3月俄「中」伊朗在阿曼灣舉行「安全紐帶2024」等。

與東南亞軍事合作,更是東西方短兵相接所在。俄羅斯去年6月表達與柬埔寨恢復軍演的意願,11月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停靠柬埔寨西哈努克自治港,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同月,俄羅斯與緬甸、中共與東南亞5國舉行軍演。今年4月下旬美菲舉行軍演後,中共旋與柬埔寨於5月16日擴大「金龍」軍演,以別苗頭。

這些軍演區域北自阿拉斯加,南至中東阿曼灣,連成一線,顯示俄「中」意圖在印太區域進行軍事協作,以對抗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線。而其「合作無上限」夥伴關係,已嚴重衝擊印太區域安全與穩定。

(作者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