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加強出口管制 斷俄武器零件供應

◎舒孝煌

由於俄國高科技工業落後,其先進武器多依賴西方零件進口。戰事期間,烏軍從戰場上繳獲、回收的俄製武器,經拆卸檢查,發現至少有27種武器仰賴西方零件,其中包括巡弋飛彈與防空系統。

據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調查,這些武器的450個外國製造零件中,有3分之2來自美國公司,包括德州儀器(簡稱德儀)、亞德諾半導體,其餘則來自日本、南韓、德國、瑞士及荷蘭;顯示戰爭爆發前,俄即已自美、歐、亞洲公司獲得關鍵零件,供其武器使用。

烏軍收繳的俄製武器,包括許多先進的長程打擊武器。在俄製9M277巡弋飛彈中,共有31個西方零件,分別由德儀、超微半導體、德商英飛凌旗下的塞普拉斯半導體公司提供;9M544「龍捲風S」導引火箭,使用的是阿爾特拉的Cyclone II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Kh101巡弋飛彈,也有31個西方零件,由英特爾及AMD旗下的賽靈思等公司製造。戰爭爆發後,西方加強出口管制,期使俄羅斯更難補充武器庫存;相關公司亦皆遵循規範,關閉在俄業務,並停止向俄出口。

回溯過往,自2014年後,已有超過80種西方生產的微晶片受到管制,須經許可方能向俄出口。RUSI指出,各出口公司有責任追蹤產品流向,以確保不會被送至俄羅斯或從事軍事用途。

烏俄戰爭爆發後,全球有33國對俄實施出口管制,嚴重打擊俄軍事工業,導致多家廠商陷入困境,甚至停產。同時,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台積電退出俄羅斯市場,導致莫斯科SPARC技術中心獲得Elbrus晶片的管道受阻,而該晶片廣泛用於俄情報及軍事系統。

目前俄羅斯仍在尋找新途徑,確保獲得西方產製的微晶片;許多亞洲經銷商成為電子產品進入俄國的門戶,俄國軍方也成立許多人頭公司,為俄軍採購電子產品,如一家公司即透過香港經銷商,採購德儀的電子產品。雖然俄羅斯承認,這些產品是透過替代管道進口,但要因應此規避作為並不容易,需要生產端更嚴格地控制,以免讓俄製武器獲得關鍵零件。聯合國報告已建議各國加強出口管制,關閉俄秘密採購網絡,並要求企業在各層面進行查核,以免成為戰爭幫兇。

(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