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北約強化與印太夥伴合作 應對挑戰
◎林柏州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於本月11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年度高峰會,堪稱當代軍事能力最強的同盟組織,在應對俄羅斯與中共的威脅,可發揮關鍵角色。對於烏克蘭加入議題,此次高峰會也重申2008年布加勒斯特高峰會的承諾,並免除原先加入程序,未來僅需獲得成員國政治同意即可加盟;將持續支持烏克蘭與北約的作業互通性、政治整合與改革路線的實質進展。
俄羅斯仍是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最大的威脅。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東,併吞克里米亞。促使北約在2016年華沙高峰會,同意在東部地區建立「前沿存在」(Forward Presence);2017年首度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建立4個多國營級戰鬥群,分別由英國、加拿大、德國和美國領導。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約啟動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部署4個多國戰鬥群計畫。目前聯盟東翼的「前沿存在」多國戰鬥群總數達8個,將部署強大的即戰部隊,建立新的「多領域聯盟反應部隊」(multi-domain Allied Reaction Force)。同年的北約馬德里高峰會也同意,8個「營級」多國戰鬥群可視需要擴編為「旅級」單位,且將調派海空軍部隊至聯盟東翼。
烏俄戰爭持續,北約也同意有關烏克蘭的「全面援助計畫」,提供即時、短期、非致命軍事援助。隨著戰況演變,各國提供的武器更趨攻擊力道。法國已陸續提供西北風人攜式防空飛彈、響尾蛇防空飛彈、「暴風影」巡弋飛彈;德國提供豹二及豹一裝甲車、IRIS-T SLM防空系統、愛國者飛彈系統、Vector偵察無人機等,並協助烏克蘭訓練F-16戰機飛行員。至於美國支援的集束彈已於7月運抵烏克蘭。
北約自2021年領袖會議開始關注中共的企圖,今年高峰會邀請日韓澳紐等4個印太領袖參加北約高峰會,也再度彰顯北約秘書長所強調的「安全不是地區性的,而是全球性的」,烏俄戰爭凸顯北約、歐盟和印太夥伴之間的緊密協調與合作,對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重要性。
韓國自2022年11月在北約設立使節團,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波蘭後,15日無預警拜訪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舉行會談,尹錫悅造訪慘遭俄軍屠殺的布查時表示,承諾將對烏克蘭軍事與人道援助。令人意外的是,北約撤回原先準備在東京成立辦事處的提議,似乎也反應法國對聯盟跨出地區安全議題的疑慮。
高峰會聯合公報也指出,印太地區事態發展可能影響歐洲—大西洋的安全,北約將繼續與印太地區夥伴加強對話和合作,應對共同的挑戰,但不難看出法國仍希望成員國以個別國家為名義,參與印太安全,至於聯盟層級則仍需整合。(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