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吸納民間創新力量 烏無人機成抗俄利器

◎汪哲仁

儘管目前美國與歐盟在援助烏克蘭方面遭受相當的阻礙,但烏軍在有限的資源下,仍發展新的戰術與戰技,其中以無人機的精進最引人注目,不論是機型、續航力、反無人機技術等,皆值得我方參考。

無人機的重要特性就是極具成本效益,足以改變現代戰場生態。烏俄戰爭初期,土耳其製「旗手」(Bayraktar TB2)與蘇聯時期的超音速無人機,皆曾立下戰功。隨著戰場變化,無人機的運用,由中大型無人機轉變成小型的「第一視角」(FPV)無人機。除執行情監偵任務,具投彈或自殺功能的無人機成為主流,一架造價僅數百美元的業餘FPV無人機,一旦裝上彈藥,即可在戰場上具有普遍性的威脅,可以對價值高昂的戰車、裝甲運兵車或負責軍需供應的卡車,造成嚴重破壞。

據報導,烏克蘭每月約消耗1萬架無人機。由於無人機大量使用,簡單便宜的無人機逐漸受到重視。以2022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Escadrone為例,其目標是設計和製造大量低成本FPV攻擊無人機,以打擊地面裝甲車輛,目前月產量超過1000架,單位成本少於500 美元。

其次,隨著無人機的興起,電子戰干擾益形重要。無線電訊號除了被用來壓制無人機外,對部隊的通訊鏈路、目標定位以及欺騙導引武器皆具功效。為避免無人機受到俄羅斯強大電磁波的壓制,抗干擾也成為主要的發展技術。烏克蘭近期推出的「逆火」(Backfire)無人機,不使用無線電通訊,而是使用不受電磁干擾的GPS天線,不僅無法追蹤其座標,也不會洩漏地面操作人員位置。

由於烏俄不斷更新無人機和反無人機戰術,雙方在射頻干擾和欺騙方面投入巨資,這些相關技術大約每8週就升級一次,因此,創新快的一方即是獲勝的一方。相較於俄羅斯,與西方接觸較多的烏克蘭在創新方面較具優勢。

烏克蘭在武器創新方面,除了吸引民間力量外,官方也設立武器創新平臺Brave1;該平臺由烏克蘭數位轉型部、國防部、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戰略工業部和經濟部所創建,旨在向類似矽谷的新創公司,提供組織、資訊和財務等方面的輔導,協助發展烏克蘭概念型武器。透過Brave1的孵化,烏克蘭已有近200家無人機新創公司,為國家提供足以與俄軍對抗的無人機大軍。

(作者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