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國際情勢變遷 地緣戰略、能源安全成焦點

◎董慧明

牽動國際地緣政治情勢變化的因素,除了為人熟知的戰略安全和軍事布局,尚包括能源供應、資源控制、經濟實力和科技能力,以及民族、文化、宗教等種種原因。這些變因相互交織,決定著國際社會發展,任何環節的變動,都有可能觸發國家間的競合關係及利益均衡連鎖反應,對全球安全帶來深遠影響。

以此檢視日前印尼在望加錫海峽主辦的「科莫多-2023」多國海上聯合演習(MNEK),以及總部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成員國組織「產油國聯盟」(OPEC+)針對產油政策舉行談判會議,即凸顯地緣政治戰略和能源供應在國際情勢變遷中的重要性。

首先,「科莫多-2023」多國海上聯演是一項標榜以非傳統海上安全為主題的演習。主辦國印尼去年12月即表示,將向美、俄、中共,甚至南韓、北韓等47國發出邀請;最終共有36國海軍同場進行海上安全演習、人道主義醫療培訓、國際海上安全研討會活動,增進國際間「非戰爭」軍事交流合作。其中,印尼總統佐科威自2014年上任以來,力求在東南亞地區發揮更積極的領導角色,並曾提出「全球海洋支點」戰略願景,冀能促進印太地區與國際的鏈結與合作。基此,此次「科莫多-2023」不僅是一次聯演,更是政治外交實力的展現。在當前印太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之際,這些競爭激烈國家的參與,也顯示出區域內地緣政治的多層面關係。

其次,OPEC和OPEC+國家間,為了原油減產、提振油價等生產配額議題激烈交鋒,反映出全球原油產量攸關國際經濟景氣復甦、通貨膨脹降溫的關鍵作用,同時也直接關係到能源進出口國家的經濟、地緣政治地位。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朗等國,因對全球能源市場擁有較大的份額,更能以能源依賴性作為影響他國政策和行動的手段。而無論是中東地區的衝突、烏克蘭危機等,原因追根究柢其實也和能源供應與控制權,以及域內政局穩定性和政治風險密切相關。

此次會議結束後,沙國宣布自7月開始,每日減產100萬桶額度;OPEC+產油國則決定將每日減產366萬桶的協議截止日,從2023年底延長至2024年底。這些舉措顯示出兩大產油國家體系,對於全球原油市場的掌控能力,惟也存在分歧。另減產作法也直接挑戰美國的能源轉型政策,進一步加劇國際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打破地緣政治利益的平衡。

這些事件充分體現國際地緣政治的多元因素在國際關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彼此間的關聯性亦為影響情勢變化的主因。理解其效應,並且應對、管理相關議題,對於維護國家安全發展和掌握國際秩序脈動至為重要。(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