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大國趕製極音速武器 競逐全領域核嚇阻

◎曾怡碩

核武平衡主要基石,是相互保證大規模毀滅的核嚇阻,憑藉遠程精準投射的第一擊,以及戰力保存後之第二擊(反擊)戰力,構成可信可靠的核嚇阻戰力。飛彈防禦體系的誕生,對於核武第一擊以及反擊的可信可靠度,構成相當的挑戰,但須付出昂貴成本,非一般國家所能負荷。

極音速武器為飛彈防禦剋星

像在東歐的北約盟國,往往就是在美國重層嚇阻的防衛構想下,才會讓美軍前進部署「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俗稱薩德)。而南韓引進美國THAAD,對於過去維持最低限度核嚇阻武力的中共而言,除以經濟制裁手段脅迫恫嚇南韓,也開始另尋出路。

為因應飛彈防禦體系,近年來美俄「中」積極研發極音速武器。速度超過五倍音速的極音速武器,能於大氣層下多次變換航向,迄今難以偵測早期預警,亦尚無足以攔截的防禦手段,形成突穿飛彈防禦體系的利器。俄「中」雖然在高速滑翔武器載具配備核彈頭,但囿於高速移動與精準操控的技術難以兼顧,距離建立可信可靠的核精確打擊戰力,還存有相當的努力空間。

美俄中加速測試 競爭白熱化

然而,隨著太空導航定位與姿態調整的精進純熟,今年8月美軍將領公開確認中共極音速武器發展的威脅,外媒近日亦披露,中共試射射程足以從南極突穿進擊美國的極音速武器,但精準度尚須改進。美軍方面亦取得關鍵進展,20日進行3次成功試射,證明陸軍「長程極音速武器」(LRHW)以及海軍「傳統迅速打擊」(CPS)等研發計畫的關鍵元件,在實戰中可確實發揮功效。

核武攻擊 增添太空元素

由於極音速武器載具相當於能多次重覆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形成打擊敵方太空通情監偵衛星的利器,未來若再加上運用足以癱瘓網路與電磁領域的電磁脈衝彈頭,掌握技術的一方,將能展現全領域核嚇阻戰略姿態。

(作者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