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機會主義外交 中共趁勢謀求利益
◎黃秋龍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上月在中共斡旋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其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先赴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上月底再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國際社會與媒體紛紛呼籲北京,進一步成為烏俄衝突的調停者。然而,千萬別被沙伊關係進程所迷惑,誤以為中共突然變身為和平促進者,須明瞭中共既有中東外交立場,其種種作為僅是一種外交機會主義。在美國外交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地區,中東地區又不願見強權獨大機會下,中共乃得以趁勢提供勸和促談場域,讓原本已到瓜熟蒂落的沙伊雙方握手言和,而其則從中得利。
今年3月20日,習近平赴莫斯科進行國是訪問,22日雙方發布聯合聲明,表明中共「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根本遵循」在於和平解決,以及確保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與其經濟安全核心利益;甚至所謂的「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更說明即使中共呼籲雙方從逐步降低緊張到停火,卻不等於俄羅斯必將撤軍。再就聯合聲明所指「雙方將就各自提出的海灣地區安全倡議加強溝通對接」,不僅意謂著俄「中」雙方其實有著共同安全規劃,且如實反映海灣地區國家不願見強權獨大的政治現實。據此,與其視中共為中東勸和促談的斡旋者(Mediator),毋寧說是扮演保證人(Guarantor)角色或助益因素 (Helping factor)。
證諸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4月6日在例行記者會所稱「沙、伊進一步改善關係充分表明,地區國家有意願、有能力掌握地區和平與發展的主導權」,也充分說明中共無意做實質斡旋者,而是「將一如既往『尊重』中東國家的主人翁地位」,目的自是意圖擴大影響力。正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鄭永年所稱「在這些重大事務上,『中國』不是西方口中的『和事佬』」。可見,中共中東外交立場未必有改變,而是在既有「一帶一路」倡議架構下,推進全球安全等倡議;同時也將以俄羅斯在面臨北約壓力下的安全需求,做為俄「中」共同安全規劃考量。事實上,爾等考量方向與內容,已可見諸「聯合聲明」,無須對其心存幻想。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