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正視混合戰威脅 妥慎應處國安挑戰

◎董慧明

為讓烏克蘭更有效抵禦俄羅斯入侵,並協助烏軍反攻,以北約為核心的西方國家聯盟,正密切研商合作援烏方案。截至目前,美、英、德已表態提供先進主力戰車,波蘭、法國、荷蘭亦謹慎評估持續軍援各型火砲、裝甲車、戰機的可行性。眾多跡象顯示,在烏俄戰爭將滿週年之際,兩國交戰態勢或將在西方團結支持烏克蘭反攻後,出現新的轉折。

烏克蘭堅定抗俄,終能贏得多國援助。反觀俄羅斯連連受挫,雖然持續空襲烏國首都基輔等地關鍵基礎設施,並對烏東地區發動攻擊,惟新攻勢未再擴大,戰果亦十分有限。在烏境陷入苦戰的俄軍傷亡慘重,且面臨正規軍徵兵、彈藥裝備後繼無力、士氣低落等難題,因此守住占領區、設法拖延戰局,已成為現階段首要任務。不過,莫斯科當局仍持續擴大運用混合戰策略,例如「華格納集團」傭兵和俄國政府間的實質關係,以及對烏國能源、金融、運輸等政府公共服務的各種大規模網攻。

首先,混合戰是指將輿論滲透、心理嚇阻、網路攻擊、情報操作等新興戰法,和常規軍事手段揉合在一起的戰爭方式,特點包含多管齊下、高度資訊化、靈活多變,以及隱蔽性強。尤其是在灰色地帶對目標對象發動攻擊時,策動者不僅能夠規避國際追責和制裁,更不受傳統戰爭束縛,且難被對方發現和防範。以俄國默許「華格納集團」在烏境從事破壞行動來看,俄國總統蒲亭不僅能藉此緩解國內因軍事動員而引發的反彈,更試圖借力扭轉逆局。

其次,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的重要性,不僅能從俄國侵烏的事例中得到檢證,更可從近期國際間公布的網路安全報告、網路犯罪趨勢報告、網路安全戰略,以及執法防治法案中加以驗證。此外,依據歐洲議會公布之2023年立法議程,亦可見歐盟對依法管理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服務和資料共享安全行為的重視。顯見強化抵禦網路攻擊能力、強固關鍵基礎設施,已成各國維護國安的共識重點。

無論軍事或非軍事手段,抑或是在傳統戰爭、灰色地帶衝突領域,國家安全和敵情威脅,皆是全方位、複合式地存在,而非僅是單一呈現或片面影響。因此,須先對國家安全威脅種類建立完整認識,再從其威脅來源的脈絡尋思因應之道。這其中涵蓋個人的危安意識警覺,也有賴全國安全制度、規範的完善,以及國內外、公私部門間的深化合作,缺一不可。

(作者為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