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烏俄戰爭持續 俄核威脅升高緊張情勢

◎舒孝煌

烏俄戰爭即將屆滿週年,仍無止歇跡象。為進一步扼制俄軍攻勢,西方國家開始加碼提供烏克蘭更先進武器;然而西方曾憂心,援烏先進裝備可能升級戰事,導致俄國對北約攻擊,甚至使用戰術核武。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展不順,迫使俄國總統蒲亭在去年9月發布動員令,並以核報復威脅,警告西方勿援助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0月表示,不認為蒲亭會在這場戰爭中使用戰術核武;但警告,就算使用小型核武也可能失控。

戰略核武及戰術核武的區分,通常是以其威力、射程、目標來定義。戰略核武是針對敵人的作戰意志及作戰能力,旨在「嚇阻」,因擔心敵方報復造成兩敗俱傷,幾乎不可能在實際作戰中使用。戰術核武則用於打擊更有限或特定的軍事目標,彈頭威力有限,不會造成廣泛的輻射塵污染,可用一般炸彈或短程武器投射。

戰術核武讓指揮官有更大作戰彈性。根據2022年統計數字,全世界現存12700枚核彈頭,俄國5977枚居首,美國有5428枚、中共則有350枚。俄國近年大力投資發展戰術核武,並提高其準確性,投射方式包括短程飛彈、巡弋飛彈,以及各種由戰機、轟炸機、艦艇發射的武器。

俄羅斯認為,非戰略核武是實現戰場結果及結束戰爭的可控制手段,因此2014年修改軍事準則,保留使用核武權力。去年2月,俄國將核武部隊置於「特殊戰備狀態」下,並威脅動用「一切手段」,因此外界擔心俄方可能真的會運用戰術核武。

蒲亭的「一切手段」,應包括近年亮相過但尚未服役的武器,例如2019年出現的9M730 「海燕」核動力巡弋飛彈。理論上,其航程可無限延長,藉此規劃超長距離路線,避開美國及北約防空系統。即使該武器不配核彈頭,若將其擊落,也可能造成輻射外洩。

外界擔心,若蒲亭無法以「看起來勝利」方式結束戰爭,俄國使用戰術核武鞏固其大國地位的可能性將增加。當然,美國並非沒有籌碼。2021年9月,美軍完成F-35A整合B61-12戰術核彈的測試,並在2022年7月將F-35A前進部署至愛沙尼亞,另將具掛載核武能力的B-52轟炸機部署至英國。

此外,北約2022年10月舉行「堅定正午」演習,訓練北約空軍使用戰術核彈。包括美國空軍F-35、F-16、F-15E,以及B-52轟炸機在內,共有14國、60多架戰機參演。雖為年度演習,但本屆意義特殊,一方面是在二戰後規模最大的歐洲戰事期間進行,另一方面俄國也正好舉行大規模戰略核演習,而美國動用可掛載核武的戰鬥機及轟炸機,顯然意在嚇阻俄羅斯的核武恫嚇及脅迫行為。

(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