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印推進軍事合作 劍指中共

◎蘇紫雲

美國務卿布林肯上月訪問中國大陸後公開表示,將繼續做「中共不喜歡的事、說中共不喜歡的話」,象徵美國對中共的定調可能由競爭轉為對抗。相對的,印度總理莫迪赴美訪問,受到拜登政府熱烈接待,雙邊達成國防、經濟、科技等多項合作協議,象徵印度改變不結盟的戰略傳統,轉向與美國合作;美印作為「四方安全對話(Quad)」主要大國,此一戰略合作也可視為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完整拼圖,由東北亞的韓國開始,到東南亞的菲律賓,乃至印度洋的印度,皆揚棄搖擺態度,改與美國合作圍堵中共。之所以有此局面,正是北京的擴張主義,將這些國家推向美國陣營。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大國,人口位居全球第一,且擁有最大規模人口紅利,也就是充足的勞動力,成為美國推動「友岸外包」的主要對象,亦即把生產供應鏈外包給值得信賴的民主夥伴;加上印度屬於開發中國家,因此成為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主要取代者,經濟後續發展為各界高度看好。再者,其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擁有核彈及完整的傳統兵力,可遂行各式火力與兵力投射任務。近期,印度海軍「超日王」及「維克蘭特」航艦在阿拉伯海軍演,凸顯其乃印度洋的海上強權,可扼控太平洋聯動印度洋之海上航線,特別是中東至東亞的能源動脈。

也因此,拜登與莫迪共同宣布多項戰略合作,最具指標性的是科技業合作,包括記憶體製造、電子應用材料等敏感科技,一律對印度開綠燈;雙方亦就關鍵礦產原物料進行共同開發,以打破北京的可能壟斷,這也促進美國代表性的電動車業者、手機業者,大幅投資印度。雙方另簽訂3項國防合作,包括在印度共同生產戰鬥機使用的F414發動機,供印度國產戰機使用;印度同意美軍艦艇可在印度船廠進行維修;成立「促進印美國防經濟體系」,以加速印度民間新興國防工業與美國國防部門的整合。

此外,印度也逐步參與太平洋安全事務,除售予菲律賓超音速反艦飛彈,且將印度生產的「吉爾班號」護衛艦贈予越南,以協助抵抗中共軍事威脅,並強化雙方在國防工業、海上安全和跨境工作等方面的合作。上述皆凸顯,印度作為印太戰略關鍵角色,一方面可由陸地、海洋對中共形成鉗形圍堵,並進一步協助南海周邊國家提高軍備,箝制中共軍力擴張。相對的,美國發表「歡迎印度大國崛起」的公開聲明,等同宣示印度的經濟發展將取代中國大陸的市場誘因,進一步削減中共影響力,將使北京面臨更大的反制壓力。(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