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日安全合作擴及臺海 北京自挖坑

◎蘇紫雲

戰略目標與手段相違悖,是最大悲劇,中共正掉入這般自我困境。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高峰會,強化印太區域安全協作;備受矚目的美日兩國聯合聲明,更標舉臺海安全作為重要議題。這是自1969年後,美日兩國領袖發表聯合聲明首次提到臺灣,戰略意義極為重大;也象徵美國的臺海政策將由「戰略模糊」走向「建設性清晰」,以實力嚇阻中共的軍事擴張。

1969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及日本首相佐藤榮作的聯合聲明,提及臺灣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彼時美蘇冷戰正酣,而中共則陷於文化大革命的內部紊亂。走過半世紀的國際風雲,前蘇聯已瓦解雲散,但中共快速崛起,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並逐步建立遠洋海軍與戰略投送能力,外交、經濟、軍事綜合國力,成為區域強權。事實上,各國對中共崛起,本抱持著樂觀或至少中立態度,如美國柯林頓政府在199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即直言給予中共零關稅的「最惠國待遇」,協助發展經濟,以促進中共威權政治的和平演變。

但事與願違,1997年恰與「香港大限」同年;2017年香港爆發「反送中」,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共祭出貿易戰。20年間,世界各國對中共的態度丕變,主因在於北京當局專制本質,使「中國威脅論」成真。令各國擔憂的是,北京摧殘香港「一國兩制」,迫害內蒙古、新疆人權,並以數位科技監控人民,同時以軍事力量作為解決紛爭的手段,脅迫鄰國。這一切都說明,中共對區域安全的實質威脅。

直白說,正是北京促成美日安全合作深化,也使華盛頓的臺海政策由戰略模糊轉為清晰。可以預期,拜登政府的軍事外交,將如高鐵時刻表精準運作。美日峰會後的5月,美韓峰會將接著登場,美國為主的「抗共同盟」逐步集結,形成軍事、外交、科技,乃至經濟的複合圍堵。中華民國德不孤,必有各方相助,臺灣也居印太戰略中關鍵地緣位置。值此戰略機遇,政府秉持「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的戰略原則,謹慎行事;而國軍積極強化防衛戰力的作為,就是以實力確保國家安全,並對區域和平做出貢獻。(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