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重整中程飛彈戰力 維持印太穩定

◎蘇紫雲

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弗林上將(Charles Flynn)近日公開宣布,今年將在印太區域部署具備中程打擊能力的「發射裝置」。這是1987年美蘇簽訂《中程飛彈條約》(INF)並於2019年退出,美軍首次部署中程飛彈,一般認為在亞太地區部署新的陸基中程飛彈目標就在嚇阻中共與北韓。

國際安全角度來看,屬於軍備控制的《中程飛彈條約》簽約國只有美國與繼承蘇聯的俄國遵守,但中共與北韓未加入此機制,並積極建造各類中程飛彈使得區域安全逐漸失衡,因此美國選擇退出此條約以重整中程飛彈戰力,特別是中程飛彈的涵蓋射程就屬於區域範圍而非洲際飛彈範疇,因此得以彌補戰略空隙增加嚇阻效度。

再由區域戰略來看,美國為主的民主陣營積極合縱連橫,以團結反制中共,即將展開的美日峰會主軸亦為應對區域安全情勢與中共威脅,因此《美日協防條約》即將大幅調整,包括將駐日美軍司令提升為四星上將位階,以賦予直接指揮權,在面對中共軍事侵略時可在第一線即時指揮應對。此外,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也首次公開表示,澳洲、英國、美國組成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將致力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攻擊潛艦,使澳洲擁有長程投射能力,將有助於維持臺海和平。同時,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也將參與美日菲三國對談,擴大安全合作以反制中共在南海的挑釁作為,美國、日本、澳洲、菲律賓將在南海進行首次的聯合巡弋演習就是明確的合作行動。

在此一戰略趨勢下,美國陸軍去年開始以連級規模逐次接裝「中程打擊能力」(MRC)飛彈發射系統,此系統又被稱為「堤豐」(Typhon, 希臘神話中的風暴巨人),系統核心是多功能發射器,係由海軍艦載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改裝為車載機動型,可裝填防空用的「標準6型」反彈道飛彈、「戰斧」巡弋飛彈,以及發展中的可相容MK-41發射器的多種精準彈藥賦予地面部隊更多元的任務彈性,若以其配置的陸基戰斧飛彈而言,射程預估為2000公里。將「堤豐」投入戰場對美國陸軍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預估至2024年底,美國陸軍將擁有射程500公里的「精準打擊飛彈」(PrSM)部署於既有的「海馬仕」(HIMARS)系統、中程的「堤豐」飛彈系統,以及「長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的「暗鷹」高超音速飛彈。

近年來,美國陸軍已將遠程精確火力的發展列為重點,前述三型飛彈的部署可使印太區域的美國陸軍擁有完整的戰區打擊能力,不再僅限於地面守備區的被動防禦,可藉長程火力對敵方地面目標實施縱深打擊。此一戰術能力的提升將可協同既有的海空兵力以有效支持整體嚇阻戰略,維持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