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中」力求管控分歧 數據安全成競爭核心

◎董慧明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因受烏俄戰爭、以巴衝突影響而日益加劇,有賴各方維繫對話溝通緩解危機。上月美財長葉倫、國務卿布林肯接連訪「中」,即顯示美「中」戰略競爭態勢雖仍激烈,惟為避免敵意升級,須「負責任地管控分歧」,持續對話、謀求可緩衝的晤商彈性空間。

美「中」關係發展攸關亞太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的穩定。審視美國高層官員訪「中」重點,除了關切臺海和平、敦促中共勿侵犯菲律賓主權,維持區域穩定外,亦對中共大肆竊取機密行徑、對「新三樣」(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及鋰電池)產能進行不正當補貼提出警告。這些疑慮凸顯美「中」自2018年爆發貿易戰、科技戰以來,如今更對數據安全問題產生更多不安,成為雙邊競爭的新核心。

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法案,要求「北京字節跳動」公司須於270天內出售TikTok,否則將遭全面禁用;此舉即是對與中共資訊科技不法蒐集用戶資料數據而採取的反制措施。美國也示警,中共大規模補貼電動車出口,不僅衝擊全球供應鏈,同時恐使中國大陸陷入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不利於經濟健康發展。更令美國擔憂的是,這些「聯網汽車」同樣會因敏感個人資訊外洩,而產生國安疑慮。

處在人工智慧、數位轉型年代,數據防護已成為國家資料戰略的關鍵領域。美國對中國大陸品牌的不信任,主要緣於中共漠視基本人權,因而顧慮用戶和消費者的隱私數據遭中共濫用,或受到不透明目的監控。由此反映出數據資料的擁有權和使用方式,將成為各國資料安全攻防新陣地,其戰略價值也將反映在全球地緣政治與相關產業競爭中。

數據資料能夠影響公眾意見、政府決策,以及掌握政策趨勢。因此,美國關切中共對數據的控制作法,實則蘊涵更深層次的戰略利益考量。美「中」在隱私權保護、數據資料管制的標準認定極為不同,管理規範更是天差地別。美國以嚴謹的規格要求數據安全,目的在保障個人資料的安全與正當使用;反之,中共則是將數據視為維穩工具,嚴控民眾言論自由。

美「中」如何處理數據資料安全新領域的分歧,以及在爭奪區域安全影響力方面保持理性的競爭,將成為未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的重要變數。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力求建立穩定且具建設性的雙邊關係,而中共更無法完全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雙方基於利害權衡仍會尋求對話和合作的機會。對此,我國必須審慎因應國際政經局勢變化,確保國家安全和利益。(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