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中」戰略競爭新階段 認知攻防成焦點

◎董慧明

2021年4月21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票表決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遞交參院審議。儘管法案未指明戰略競爭對象,惟該法案第1條,就提及中共正以其政治、外交、經濟、軍事、技術和意識形態的力量,成為美國在全球的戰略競爭對手,且中共奉行的政策,和美國及其合作夥伴,以及世界上多數地區的利益和價值觀相悖。這是美國首部跨黨派制訂的對「中」戰略重要法案,可見民主、共和兩黨一致認同,對中共必須進行全方位的競爭。

除了制訂法案,美「中」戰略競爭關係定位,亦可從美國總統、國務卿近日談話得到確證。首先,美國總統拜登在4月28日的上任百日演說中,特別提及和中共的互動是「樂見競爭」、「不尋求衝突」。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受訪時,亦直言面對好勇鬥狠的中共,美國雖不想遏制,但必須維護國際規則秩序。

這兩段美國層峰的重要公開談話,象徵美「中」戰略競爭態勢,不再僅止於貿易、科技、地緣安全上的較勁,而是進入更高層次的權力、政治、外交、經濟、創新、軍事和文化等,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面對美國愈來愈清楚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外交策略,中共只能在低迷的外交關係中,呼籲拜登政府改善關係,惟至今未見明顯緩和的跡象。因此,為防範黨內其他派系和大陸民眾對中共高層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產生質疑,中共開始運用大外宣工具,鎖定特定議題進行標靶式回擊。例如,刻意將美軍翹腳看遼寧艦照片,選入中共海軍圖輯,並以海軍自信和開放為由進行輿論反制。另在回應日本外務省新版外交藍皮書的指控,以及美日領袖深化合作抗「中」、關注臺海和平等議題上,中共官媒更以「碰瓷」、「嫁禍」、「紅線博弈」進行議題式反駁。中共除了延續高調展現軍力的作法,更將競爭場域延伸至「認知作戰」領域,奪取國際輿論話語權。

臺灣因地緣戰略環境及兩岸關係發展等因素,在美國和中共形成全面性戰略競爭態勢下,無法置身事外。因此,面對混合式和非線性安全威脅,我國必須審慎以對,在複雜環境下,為臺灣創造利機。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