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鞏固全民心防 反制中共藉軍演發動認知作戰

◎董慧明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日前圓滿結束,臺灣再次向全球展現高度成熟的民主政治和社會凝聚力。然而,中共為打壓我國自由民主及區域和平穩定現狀,宣布在臺灣周邊海、空域展開「聯合利劍-2024A」軍演。此舉引發各方對中共的抨擊,國軍除以實際行動捍衛國家主權,亦警惕共軍可能伴隨實施認知作戰行動,意圖影響臺灣政局安定。

有鑑於此,我國須嚴防爭議訊息及認知作戰對民主社會造成的威脅。特別是在「速食內容」(Snackable)盛行時代,這類訊息對各國的危害日益嚴峻。透過社群媒體平臺散布未經查證的消息,或故意製造與傳散針對特定政策、人物的不實訊息,不僅誤導民眾的觀點,也衝擊政府施政效能。以共軍軍演為例,其「東部戰區融媒體中心」持續且有計畫性地發布組合海報、圖卡或剪輯共軍恫嚇影片,其手法即在利用爭議訊息,達到誤導公眾對事實的認知和判斷目的,破壞我國和諧穩定。

在臺灣,公平、公正及公開的選舉與言論自由,是國家民主憲政制度的重要象徵。然而,每逢國家重要選舉或制定重大政策時,錯假與爭議訊息便成為中共等境外敵對勢力對臺操作認知作戰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政府、民間組織及全民共同努力,加強監督與媒體識讀能力,並及時澄清不實資訊。

首先,在國家內部形成防範錯假與爭議訊息的應變機制,建立公私部門的合作,是國家資通網路安全應變的核心工作。其次,為有效對抗認知作戰威脅,政府可透過立法規範網路訊息的真實性,並與民間合力開發用於偵測與打擊錯假訊息的工具和服務。例如在防範訊息操弄方面,我國重視「預先澄清」(pre-bunking)和事實查核工作,同時也引入事實核查聊天機器人(chatbot)進入聊天群組,幫助民眾更容易察覺爭議訊息。無論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法律規範的完善、公民社會教育的延伸,以及國家危安意識的深化,皆需要跨部門、領域的協調及快速反應。

面對中共單方面以軍事挑釁方式施壓臺灣,我國防部提醒國人在兩岸情勢嚴峻時刻,務須扮演堅實後盾、凝聚團結共識。對此,國人應鞏固心防,勿受錯假、爭議訊息影響。為擴大反制作為成效,亦應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構建堅韌的資通網路安全聯防機制,透過資訊共享、技術交流及共同應對新型態安全挑戰的策略,增進堅韌的安全防護機制,更有益於促進全球民主穩定發展。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