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APEC領袖關注 臺灣戰略地位再確認

◎蘇紫雲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圓滿落幕,我國領袖代表張忠謀與十餘國領袖互動會談充分展現臺灣多元外交與軟實力,包括美日韓等國領袖也多次公開重申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形同臺灣戰略地位再確認。同時,美國與中共同意恢復安全、軍事對話機制,降低潛在武裝衝突風險,美國防部長奧斯丁也宣示將持續強化與臺灣的軍事關係,等同為區域安全裝上多重安全閥,也鞏固臺海和平。

本屆亞太經合會備受外界矚目,作為經濟對話的平臺,今年度主題是「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雖說此為貿易協定,但主要目標在將美國、澳洲、日本及南韓等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連結在一起,因此經濟層面的規範較為寬鬆,但經濟安全規則較為嚴謹,包括勞工權益、產品規格,特別是數位交易安全涉及到跨國金融、數位監管等國家主權領域,以打造可互信的民主經濟體,性質如同以往的歐洲經濟組織。因此各國需更長的協商過程。除既有的經濟合作議題外,各國元首的「會外會」也更受矚目。焦點的「拜習會」美國與中共雙方的交鋒議題如同本報專欄之前所預估,主要目標在於以軍事安全換取美方不擴大對中共的經貿制裁,因此雙方同意恢復軍事對話,持續經濟工作小組運作。

令外界意外的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公開表達2027年乃至2035年的未來10年間並沒有計畫武力犯臺,此為中共最高領導人首次形同以間接方式保證臺海和平,別具戰略意義。或可視為對美日韓、澳洲等國家臺海和平的建設性回應。我國政府也隨即發表聲明表達樂觀看待「拜習會」理性談話,共同致力兩岸的和平發展。就如同領袖代表張忠謀在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會談就雙方強化臺美夥伴關係、確保區域和平穩定與促進區域繁榮發展等展現的積極態度。各國領袖的發言顯見臺灣戰略地位的提升,且美「中」達成連串安全、軍事對話機制,都顯示多邊安全機制焦距的戰爭風險已經獲得控制,並走向風險管理的建設性方向發展。

臺灣獲得國際關切,但仍須提防中共進行「戰略敘事」(strategic narratives)的宣傳,或成為「假旗行動」(false flag),畢竟烏俄戰爭前,俄國總統蒲亭也宣稱不會入侵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在「拜習會」後仍堅持定調習近平為獨裁者,亦即是對溝通保持樂觀但不掉以輕心。因此除關切各國動態外,更應澈底避免倚賴心態,把握自主可強化之籌碼,在有限的國家資源下有效運用,以提高防衛能力。一方面可立於不敗,同時可增加外交話語權,維持國家安全,才能穩定發展經濟。此亦為戰略規劃的最基本原則就在維持國家生存與發展。

(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