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F-35全速量產 確保民主陣營空防安全

◎許智翔

本月12日,美國國防部宣布F-35戰機達關鍵的「里程碑C」目標,意味著服役多年的F-35,從產線、性能、可靠性、後勤支援等各方面,均已符合指標,並正式進入「全速量產」階段。

相較於美國國防部的初始規劃,「里程碑C」的達成,實際上已延宕約4年之久。擁有A、B、C等3種不同構型,以滿足美國空軍、陸戰隊及海軍需求的F-35,儘管作戰能力超群,卻是極度複雜、難以有效整合的研發專案;也因此,其研發、服役、生產,乃至於形成戰力的時程,均不斷延後,成本也大幅高漲。同時,針對未來複雜戰場的需求所發展的「聯合模擬環境」測試也不斷延宕。各種因素的累加,使得F-35遲遲無法進入全速量產。

去年9月,F-35的3種構型終於完成64項「聯合模擬環境」測試的初步驗證,進行了在複雜戰場諸如防空、對抗巡弋飛彈及攻擊敵方防空系統等,不同想定情景的測試,並在詳細分析測試所得的各項數據後,成功達到「里程碑C」。

對F-35而言,達成「里程碑C」後,接下來的重點自然就是Block 4升級案了。與目前的F-35相比,Block 4將進一步強化發動機;使用新式「Sidekick」掛架、將彈艙攜帶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的載彈量,由4枚提升至6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升級項目可能包含航電、電子戰等「全電磁頻譜」的戰場感知與作戰,以對抗各種未來出現之新興威脅的能力;這將使得F-35在進入Block 4升級後,戰力大幅提升至完全不同的程度。近年來宣布採購F-35的新用戶如德國、波蘭等,所選購的也都是Block 4先進構型。是故,完成前述的這些初始驗證,專注於盡快推進Block 4各升級項目與能力的研發,極為關鍵。

此外,由於烏俄戰爭等地緣政治劇變,導致各國亟需強化國防戰力,F-35戰機進入全速量產階段,也意味目前已達相當規模的產量,將進一步提升。目前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具備年產約150架的能力,預期在進入全速量產後,年產量將可提升到約170架。如此一來,相較於極權陣營對手的第5代戰機,如中共的殲-20及俄羅斯的Su-57等,F-35不僅具備更優異的匿蹤能力與整體作戰性能,在數量上亦可取得絕對優勢,將能進一步確保民主陣營國家的空防安全。

(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