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社交距離 疾管署:專家小組依實證建議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4日電)美國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近日對戴口罩、社交距離等COVID-19防疫措施說法受關注。衛福部疾管署,國內防疫措施是經專家諮詢小組依實證資料討論後建議。

自由時報援引「華盛頓郵報」3日報導指出,美國頂尖傳染病專家佛奇在國會聽證中披露,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初期,建議保持6呎(約1.8公尺)社交距離的作法,實際上缺乏科學數據支持。

聯合報則援引外電指出,佛奇已經坦承抗疫防疫規定多數是編造,不知道社交距離、幼童戴口罩等都沒有科學依據,讓社會付出重大成本。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在疫報記者會中被問及此事表示,台灣防疫政策是由2020年1月22日成立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家諮詢小組」討論而來,使指揮中心制訂防疫政策得以兼顧科學性與實用性。

專家諮詢小組由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教授擔任召集人,邀集國內感染症醫學、感染管制、胸腔重症醫學、流行病學、微生物及病毒學、醫學倫理等共約20名專家組成。

曾淑慧說,專家諮詢小組及傳染病醫療網各區正副指揮官,都是依據國內外疫情資訊、數據監測統計與分析、政策施行情形等相關資料,以及所收集的最新實證資料,透過跨領域專業之意見匯集,提供指揮中心全面而深入的防疫政策措施建議,協助指揮中心迅速、有效訂定相關防疫政策並執行。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接受媒體電訪則推測,佛奇所指的「編造、缺乏科學證據支持」,應是當時尚沒有針對COVID-19病毒做進一步實證研究;但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作法,在對抗飛沫傳染疾病上「一定是對的」,這是在感染科是已經被確定的知識,根本不須要再做一次臨床實證研究來證明。

黃立民說,這些防疫措施在以往飛沫傳染疾病中,都已經反覆驗證有效,若再花6個月到1年做實證研究才實施,「這樣病毒都已經不知道傳染到哪裡去了」。

黃立民並指出,佛奇的專長是基礎免疫研究,並不是病毒感染症專家,「他之所以能成為白宮首席防疫專家,是因為地位,不是因為為研究能力;在政策方面雖然可以,但在專業方面可能不是最懂的」。(編輯:李亨山)1130604

◤防疫抗流感 戰勝病毒必備◢
激省醫療口罩 台製單個不到5元
抗菌洗手乳 超值組合99元起
酒精濕紙巾 出門必備隨時殺菌
補充益生菌 大人小孩加強防護力
每日所需維他命 發泡錠、膜衣錠這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