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交易假電郵詐騙猖獗 新州夫婦上當 損失逾3萬

近來房地產交易假冒身份的詐騙案爆炸性成長。根據詐欺防制軟體公司CertifID的2024年報告,近四分之一受訪者交屋過程收到可疑通訊,20人中有1人上當被騙,損失金額中間值超過7萬元。

新州準夫妻馬達萊娜(Jessica Madalena)和皮茨尼格(Daniel Pietschnig)就是受害者,看中位於新州博根郡(Bergen County)夢想住屋,在透過他們以為正確的電郵溝通後,卻將頭期款誤匯給騙子;房地產經紀人以及律師都撇清責任。

這對準夫妻共損失3萬2500 元。

他們2022年 9 月 1 日簽署買房合約,預訂11 日7日交屋(closing),頭期款3萬2500元繳納期限為9月19日。

兩人9月8日起開始收到後來被證實是詐騙的電郵,電郵名單裡看似有房地產經紀人、律師和賣家律師。

後來得知買賣雙方律師的電郵信箱都是假帳戶;有人冒充買方律師聲稱頭期款期限改為9月13日。

馬達萊娜9月9日電匯頭期款。頭期款繳款期限屆滿當天,這對準夫婦收到律師電郵提醒繳款,他們感到困惑,發送所有證明已付頭期款的證據,律師立即打電話給他們,才知受騙。

馬達萊娜回頭檢視所有電郵,發現有假郵址。

事發後,夫婦兩人的律師朋友致函相關人,要求提出保險索賠;然而買方律師回應稱沒有保險,房地產仲介未回應;隔年2月,馬達萊娜的母親在臉書頁面貼文講述來龍去脈,終於接到電話。

房地產仲介代表稱,買方上當匯錢是買方的事,不是他們的錯。無人針對詐欺案提保險索賠。

詐騙者可從房產掛牌清單等管道輕易取得資訊,鎖定參與房地產交易的專業人士,只要可入侵房產經紀或律師電郵,就可創建假電郵地址讓當事人受騙;房地產交易任何一方的保險都至關重要。

這對夫婦受騙案的房產經紀與律師都稱電郵未被入侵。

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建議買賣方詳讀電匯詐欺相關訊息,出事時可向網路犯罪投訴中心 (IC3) ic3.gov舉報。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服務費再加小費 餐館帳單翻倍…華人火大:沒什麼服務
他們也收小費…電子支付推波助瀾 美國人有「異」見
波音公關危機擴大 否認太空人與星際飛船困在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