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逾放比創新高 房市即將炸鍋?

文/馬斯克

自去年以來,我國銀行房貸逾放比節節高升。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底止,國銀建築貸款餘額約兩兆多元,逾放金額約四十七億元,逾放比約○.二三%,已創下二○一三年來新高;房貸餘額則約為六.七兆元,逾放金額約一七二億元,逾放比率約○.二六%,更是一二年以來最高點。

中央銀行期盼公股行庫謹慎管控房貸逾放比,以防患於未然。本刊資料
中央銀行期盼公股行庫謹慎管控房貸逾放比,以防患於未然。本刊資料

放款集中不動產,金融風險恐將上揚

「房貸逾放比」的意思,是指「在繳款期限內,未正常繳納房貸本金加利息的比率」;逾放比率愈高,代表無力償還房貸的屋主愈多。當屋主繳不出房貸,銀行借出去的錢,自然成為呆帳。

國銀房貸逾放比創下近七年來新高,「房價崩盤」再度甚囂塵上,不少網友看衰房市,認為高房價地雷「不是不爆,只是時候未到」,以後還有得跌,愈晚買房愈便宜。

不少專家也提出示警,如中央銀行前副總裁、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在「金融風暴再起?」研討會上指出,國銀放款高度集中在不動產,倘若未來國內利率調升,同時房價持續探底,屆時金融風險恐將上揚。

許嘉棟的說法其來有自,因為國銀建築貸款與房貸餘額在一五年中總額約七.八兆元,現在卻已累積達八.七兆元,短短三年間,不動產放款餘額暴增約九千億元。更誇張的是,這個數字還不斷在增加當中。

房貸餘額大量成長,「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台灣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額約十六兆多,但不動產放款卻有八.七兆元,意味著不動產放款占GDP總額一半。而在國際間,若不動產放款占GDP總額四○%,往往被視為達到泡沫化的門檻,但台灣卻早已超過,數據讓人看得膽顫心驚。

雖然今年來房價並未因空頭消息而下挫,反而微幅逆勢走高,但對於金融體系變化極為敏感的中央銀行,卻已按捺不住,主動向大型公股行庫蒐集數據與徵詢意見。據悉,央行除了關心公股行庫承作房貸的業務量,另也期盼公股行庫謹慎管控逾放比,以防患於未然。

連央行都已出手,金管會當然也沒閒著。金管會統計,今年度房貸寬限期到期,即必須繳納本息的房貸總額為五四二九億元,占整體房貸餘額約為八%。

銀行業者被迫提出「自律性」方案

為了避免房貸逾放比失控,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指出,已要求房貸逾放比逾一%的三家金融機構,需向金管會提出具體的改善計畫。假如未提出計畫,則不排除這三家金融機構增提備抵呆帳準備。

房價逾放比升高雖既成事實,但銀行業者似乎多認為問題不大。

「事情根本沒那麼嚴重,但現在社會氛圍就是『把一顆小落石渲染成大山崩』。因為就標準而言,逾放比的警戒線是三%,但現在是○.二六%,可以說是在很安全的水位。」一位銀行主管如是說。

「至於逾放比創新高,那是先前房地產極好,甚至低於○.二%以下。跟極盛時比,當然一定相對高。」「但是沒人願意跳出來跟輿論唱反調,跟大眾說『現在房貸授信很OK』,可能怕這麼說,會被歸類成替房市背書,甚至被打為炒房幫凶。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尊重專業嘛!」

主管機關盯上逾放比,這是盡官吏的本份,沒什麼好苛責的,而老闆(金管會)既然開口要求,夥計(銀行)豈有不配合的道理?所以近來看到如土銀等大型公股行庫,紛紛提出「自律性」方案,通常是減緩房貸接案、縮減房貸業務或者嚴控授信等等。

但卻有銀行業者透露,同業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現在大家手上爛頭寸滿滿,「不把錢借出去要幹嘛?」

房貸業務仍持續擴張

所以有時是「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老實」。從前年、去年到今年,有多少家銀行說要縮減房貸業務?又有多少家銀行說房貸利率降無可降?但攤開數據,公股銀行七月新承作房貸利率又創歷史次低,根本殺紅眼了。

同時房貸餘額連續數月飆上新高,公股、民營銀行房貸業務持續擴張,前五大承作銀行排名競爭激烈。數據,似乎已經說明一切。

更多新新聞報導
房市拉警報 企業大老盼中資來救援
貿易戰加上升息 房市不宜過度樂觀